收集德意志不做功课,就不许出去玩儿

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qsnbdf/200110/7745188.html

作者按:年夏天,我和江君前往德国,在东北部和中部游荡了二十天,最后从捷克返程。其间行经柏林、波茨坦、什未林、吕贝克、戈斯拉尔、奎德林堡、魏玛、科堡、班贝格、迈森、德累斯顿、布拉格诸城,领略山水人文,乐哉斯游!德国历史上邦国林立,风俗各自不同,如今此游,随行随见,撷以各地文化风俗,谨志七篇,以《收集德意志》名之,效枚乘《七发》之篇,以娱诸君之目。

年6月底到7月下旬,我和江君前往德国,在这里自驾游玩了整整三周,而后从捷克的布拉格回返中国。虽然是时间不短,但行程基本集中在德国的东北部和中部——简而言之,就是折腾了二十天,东南西北,上窜下跳,但也只走了1/3个德国。

……这实在不是因为我们能磨蹭,而和德国特殊的国家状况有关。

驴友群体中经常有一种说法,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德国是“最不好玩”的一个。这种印象其实非常有道理。

中国人去欧洲游历,首选肯定是首都和历史名城。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就更不用说,除了“永恒之城”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样的文艺复兴重镇也是打卡胜地——这些城市为游览者提供了足够的名胜景观,又能代表国家的历史文化。

德国确实是一个例外。如果把一个第一次去欧洲的人扔到柏林,他很可能会怀疑,自己来的是不是欧洲。虽然贵为一国之都,柏林的城市风貌大概也就相当于——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的二线城市。城市规模不大也就算了,柏林又无法代表德国的文化风貌。

比如法国之巴黎,一切文化资源都向此集中,导致这个巨型城市可以骄傲地称呼所有其他地方为“外省”。然而德国并没有这样一个对应的城市。在首都柏林,我们只能找到一个极为低调的“德国历史博物馆”。而在德国的其他城市,打着“国字头”旗号的博物馆还有很多,而且展品可能比首都的博物馆更加惊艳。

这是因为,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并不存在着一个“德国”,而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德国”。在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前,中欧的这片广大地域是由上百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组成的巨大拼图,这里面包括帝国直辖领土、世俗王侯的世袭领地、由主教管辖的教区领地、独立的帝国自由城市,以及具有自主经济权力的修道院辖地。这个复杂的政治体,在年之后,才被称作“德意志帝国”,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而即便在这之后,权力分散的历史特性也被这个表面上统一的德国以联邦制的形式继承了下来。

统治权力的分散化意味着,在今天“德国”的领土上,我们无法找出任何一个城市来“代表”德国的特性,我们也无法在任何一座德国城市找到像凡尔赛宫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果说法国只有一个首都,而不列颠至多有两个(伦敦和爱丁堡),那么在中世纪和早期近代的德国土地上,则有上百个具有首都地位的城市。这里面,有柏林、德累斯顿和慕尼黑这样的选帝侯国首都,有魏玛、什未林和拜罗伊特这样的小公国都城,有科隆、特里尔和维尔茨堡这样的主教领地首府,也有汉堡、吕贝克和纽伦堡这样的帝国自由城市。这意味着,这些具有首都地位的大小市镇,在德国历史上都有机会成为文化之都,并且各自保有了独特的文化个性。

德国值得流连的城镇既多,又风格各异。故而区区二十天逗留,倘若不想浮皮潦草,就只能有所取舍。

古人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和江君拟定行程时,也是照此办理:与其浮光掠影的走过德国全境,倒不如选择特定的区域彻底逛透彻。故而,慕尼黑、海德堡、科隆、新天鹅堡……这些脍炙人口的德国景点全被割爱,将行程主要放在了德国东北部和中部,即柏林、勃兰登堡州、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州、下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萨克森州、图林根州,最南到巴伐利亚州的北界。——别看这一堆仿佛绕口令的地名,其实都加起来,恐怕也不比河北省大多少。

德国行程图。上图是以德国全景为背景的,下图是大比例尺详图。

附上行程单:

第一日:柏林

德国国会大厦

哈克市场

旧博物馆

第二日:柏林

夏洛滕堡宫

皇家瓷器厂

第三日:柏林

帕加马博物馆

柏林大教堂

尼古拉教堂

东边画廊(柏林墙)

第四日:波茨坦

无忧宫

绘画美术馆

无忧宫历史磨坊

橙园宫

中国茶室

第五日:波茨坦

新宫

塞琪琳霍夫宫

大理石宫

第六日:柏林

旧国家画廊

博德博物馆

第七日:柏林

红色市政厅

欧洲遇难犹太人纪念碑

胜利纪念柱

第八日:维滕贝格

城堡教堂

城市教堂

路德之家

第九日:什未林

什未林城堡

什未林教堂

第十日:吕贝克

荷尔斯登门

圣彼得教堂

吕贝克主教座堂

城堡门

圣玛丽教堂

市政厅

第十一日:戈斯拉尔奎德林堡

戈斯拉尔市场教堂

奎德林堡城堡山

奎德林堡Munzenberg

第十二日:魏玛

歌德席勒像

歌德故居、席勒故居

歌德席勒墓

安娜·阿玛莉娅公爵夫人图书馆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第十三日:魏玛、艾森纳赫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瓦特堡

第十四日:科堡

科堡城堡

第十五日:班贝格

班贝格市政厅和路德维希收藏

班贝格主教座堂和教区珍宝馆

新宫

第十六日:拜罗伊特迈森

拜罗伊特边境伯爵夫人歌剧院

迈森瓷器博物馆

阿尔布莱希特城堡

第十七日:德累斯顿

绿穹珍宝馆

王侯行进图

第十八日:德累斯顿

圣母教堂

茨温格宫

第十九日:布拉格

查理大桥

尼古拉教堂

第二十日:布拉格

城堡山

圣维特大教堂

布拉格广场

泰恩教堂

市政厅塔楼

佩特任山

穆夏博物馆

去柏林之前

如何签证?

我是在美国办的申根签证,恐怕对各位的参考价值有限,但总归是不难。按照申根签证的要求准备些护照、I20、银行流水、行程单之类的常规材料,去德国领馆面交,当场就能知道签证是否成功,两三天后护照就寄还回来了。只是需要注意,在美的德国领馆预约总是挺火热,为了不耽误出行,在预计签证时间之前的一个月就去预约提交材料的时间才好。

申根签证给的时间普遍吝啬,也就是说,跟签证官说某某天入境,他就真的从这一天给签证,然后给到你离开的那一天——这就意味着,在去签证之前,务必要对自己的行程有比较清晰的规划,至少来往的飞机票要确定下来。

德国的网络和电话

这次去德国,是在入境之后才置办的电话卡。德国的几个重要运营商,Vodafone也好,O2也罢,都对旅行者开放购卡,自选流量套餐,颇为方便。德国的移动信号普遍不错——也有可能是我没去特别穷乡僻壤的地方——Wifi却不是特别多,至少餐馆里就不能保证一定提供Wifi,所以应当把移动流量算的宽裕一些。一个月2G只能算得上将将够用——尤其考虑身处德文的语言环境中,总需要开着网络来搞翻译。

不做功课,就不许去玩儿!

出行前对目的地做些功课,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个基本的概念,旅行就不会沦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停车撒尿的形式。而这一点在德国旅行中尤为重要。

就像之前说的,德国具有分散化和多样化的风格,这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看待德国历史和德国文化的成见,拒绝用“大一统”的观念来观察这个国度。这也意味着,要想在德国玩出风格、玩出水平,我们不得不提前做足功课,到一些不那么知名的地方,去体验多样的德国。

导游手册

德国是一个欧洲大国,虽然其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中国的两个河南省,但其文化景观非常密集。如果想在德国进行深度游,而不仅仅将行程限制在比较著名的大城市的话,那么导游手册还是很重要的。“孤独星球”系列的《德国》就很好用,基本上搜集了德国所有值得一看的文化景观,就连田野乡间稍具特色的小教堂也没有放过。

此外,RickSteves系列的英文导游手册也值得推荐。RickSteves是一个来自美国的旅行家,主要向美国读者介绍欧洲各国的旅游景点。他的《德国》厚达多页,信息极为丰富。RS的特点在于提供了一个私人设计的全德大环线,读者可以根据这个来设计自己的行程单。但他在本书中倾向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比如对马丁·路德的膜拜,以及对路德相关景点的推崇,这对于不信基督教或虔信天主教的人来说就比较尴尬了。此外,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南德,对巴伐利亚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本书帮助更大。

RS版德国旅行手册

纪录片:《德国人》(DieDeutschen)

德国历史是一个大坑,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故地,若干公国历史交错,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而不对德国历史有个基本概念,在德国游玩就难免一头雾水。

如果没有时间阅读书籍的话,这部题为“德国人”的纪录片绝对是五星推荐的,中文字幕组早就将片子译成中文传到了B站上。本片分两季,每季十集,每集约50分钟,截取德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节点和人物,线穿珍珠般勾勒出从查理大帝一直到魏玛共和国的历史,并讲述“德国人”身份认同的逐步产生。最有趣的是,制片方采取了场景还原的方式,由演员来重现历史场景,这就使得纪录片产生了电影般的效果。

尼尔·麦克格里格尔:《德国:一个民族的诸多记忆》(NeilMacGregor,Germany:MemoriesofaNation)

在纪录片《德国人》之外,麦克格里格尔的书应该说是最好的行前读物了,只不过很遗憾的是,目前本书尚不见中文版。

麦克格里格尔是苏格兰人,在年到年间曾经做过大英博物馆的馆长。卸任后,他接受了德国人的任命,成为了柏林正在建设中的“洪堡论坛”博物馆(HumboldtForum)的馆长。这本《德国》来源于他年在BBC第四频道做的谈话类节目的脚本,出版之后,立即赢得了英语读者和德语读者的双重好评,目前,在德国的各个书店,都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德文版摆在醒目的位置。

本书的文字很是平易,正在学习英语的读者可以用它来提高英文阅读能力。作者的每个章节都从一件或几件文物讲起,通过其背后的故事来讲述德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比如,书中最有趣的章节之一就是介绍德国的香肠,通过讲述德国各地香肠的多样性,来体现德国地域文化的异彩纷呈。所以,看完这本书之后,不光看博物馆更摸得着门道了,就连点菜都更加高水平了。

彼得·克劳斯·哈特曼:《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帝国法、宗教和文化,-》

国内关于德国历史的中文书籍有很多,我之所以将这本书单列出来,并不是因为它写得精彩,而是因为它特别适合作为德国旅行的背景材料。由于是“文化史”,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德国的文化艺术上,而这恰恰是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最常接触到的事物。

而且,德国今日的大部分文化遗产,都是三十年战争之后的产物,因为年之前的东西大多遭到了三十年战争的破坏,而之后的日子则是德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大量的巴洛克、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教堂、音乐和视觉艺术作品都是在到年间创造出来的。书中提到的建筑艺术杰作,直接就可以列入到德国深度游的行程单当中去。

塞巴斯蒂安·哈夫纳:《不含传说的普鲁士》、《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和《解读希特勒》

在中文世界所有关于德国历史的书籍中,若论可读性和趣味性,塞巴斯蒂安·哈夫纳的这三本书应该是遥遥领先的。哈夫纳是德国记者,在纳粹德国时期逃亡到了英国,二战结束之后重返西德,撰写政论类的文章。正因为不是专业历史学家,哈夫纳的文字活泼,观点犀利,在很短的篇幅中就将德国近现代史讲得一清二楚。但也正因为个人观点很强,史料引证不充分,哈夫纳对很多关键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可能过于主观,不一定能说服读者。但不管怎么说,这三本书仍不失为了解德国历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不含传说的普鲁士》讲述了普鲁士从中世纪起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的历史,作者像描写一个活生生的人那样,将普鲁士这个国家从生到死的经历完整地勾勒了出来。假如你的行程重点在于德国北部,普鲁士故地,那么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不过鉴于去德国都要一访柏林,所以多半绕不开普鲁士这个已经在历史中消失的国家。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讲述的是德国从年到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间,德国是以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的形式存在于欧洲中部的。在这之前,德国分裂为若干邦国,其命运决定于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大强国的角力以及外国的干涉;在这之后,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所统治。而在这个时间段之中,德国经历了迅速的崛起,又在一战之后经历了迅速的衰落,最终在希特勒时代走向毁灭。这一切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发生在短短的79年间,实在是让人唏嘘。

《解读希特勒》是一部专门论述第三帝国从兴起到毁灭的书,主要探讨了希特勒对德意志民族到底有什么贡献,犯了什么罪孽,以及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要负什么责任。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希特勒在掌权之后并没有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的国家治理形态,而是将国家的命运完全维系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而当德国在年频临全面崩溃的情况下,希特勒对德意志民族又没有丝毫的怜悯,而是惋惜他们无法实现历史交给他们的称霸世界的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夫纳认为希特勒是德意志民族的罪人。

以上列举的这些材料,对于了解德国已经足够了。德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极大,留下来的材料又极多,所以相关著作汗牛充栋,若想深入了解下去,是个无底洞。比如,如果对德国文学有特别兴趣的话,格林兄弟的童话,歌德和席勒的戏剧,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诗歌,直到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都是必读的经典。德国哲学就是另一个深坑了,陷入其中的人这辈子可能都出不来。如果对德国人的文化贡献有特殊的兴趣,最近译介出版的四卷本《德国天才》值得一读,作者对近代以来的德国知识分子进行了百科全书般的介绍,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天才的崇拜之情。

回到为旅行做准备,我觉得,导游手册这种信息类的书籍除外,最佳的组合是纪录片《德国人》和英文书《德国:一个民族的诸多记忆》。哈夫纳以及其他关于德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均可以作为拓展自己兴趣的备选。这个国家虽然表面上“其貌不扬”,但假如我们提前做一些功课,了解一些其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就会发现,德国的魅力不亚于任何其他的欧洲国家,去了之后还想再去。

游荡在德国

和德国人交流

自己出去玩儿,对语言就难免有些要求。德国人英语普遍不错,各种旅游信息也基本能够做到英语的全覆盖。不过德语也算是欧陆的大语种,所以也有些时候会想当然的认为天底下人都会点儿德语,比如卫生间门上只写了个Herr和Dame,空留着我对着两个门犯纳闷,不敢贸然进去。

我自己半句德语也不会,江君比我强些,能间歇性的蹦出几个单词来。这一路其实已经感觉到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了,但好在没有产生太大的问题——小镇上买面包的姐姐不会说英语,我也能凭着一张笑脸和手上的指指点点把面包买来。不过最好是把常用的几个名词记一下,除了常用的谢谢(Danke)再见(Tschüss),对于旅行的人而言,景点的入口(Eingang)、出口(Ausgang),以及公路上的入口(Einfahrt)、出口(Ausfahrt),反而是用的最多的单词。

有道词典的德汉互译效果一般,我们在不得不处理比较长的德文时,用谷歌翻译将德文转为英文(这个转换效果是非常好的),然后再看,算是处理语言问题的捷径。

穿衣吃饭,人生大事

德国六七月的天气好极了,二三十度的气温,雨水又不多,特别合适游玩。这样宜人美丽的气候,也就怪不得德国住户普遍不配置空调了——也因此,在德国住民宿基本上是没有空调的,特别怕热的同学在定旅馆的时候,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德国的夏天温差很大,中午的时候日光很是灼人,早晚空气清爽阴凉,穿着短袖就觉得冷了。也因此夏天到德国去玩儿,虽然不用秋衣毛衣的带上好几层,但也总要准备下长裤长衫,来应付早晚沁凉的天气。不晓得是不是没有赶上雨,德国的夏天气候有点干燥,姑娘们出行还是要做好保湿。

德国的饭食据说颇不得人心,刻薄的人开玩笑说,妄自德国生产出世界顶尖的厨具,装饰起功能齐全的厨房,却依旧能做出最难吃的饭。德国饮食好吃与否恐怕各花入各眼,不过其单调倒是真的,香肠、肉丸子、肘子,来来回回这几种,就算是绝顶珍馐也经不住这样吃法。不过德国的面包房、点心铺却很值得期待,各种面包甜点做的香而不腻,卖相极佳,令人很有食欲。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遵循着严格的周日休息制度。周日绝大部分店铺关张歇业,饭馆虽然还开着,但便利店、超市一概关门,走在街上恐怕连一瓶水都买不来,所以需要提前把干粮带足。

老司机驾车指南

德国是自驾的天堂。单凭一个传说中的高速不限速,想开多快开多快,就已经令人心驰神往、跃跃欲试了。

我本意是在柏林租车,但是实在是惧怕柏林拥挤混乱的交通状况——这倒不是说柏林人开车野蛮不规矩,实在是城市道路混杂,人车又多,路况不熟的情况下就不敢贸然挑战——于是竟然是在柏林旁边的一个小城市维腾堡租的车,好处是省下了柏林大城市所谓的优选位置费用50欧(premiumlocationfee),坏处是小城镇租车的工作人员英语堪忧,得做好鸡同鸭讲、水磨絮叨的心理准备。

德国租车不贵,这次用的是欧洲自己的租车公司Sixt,租车九天,连费用带保险,一共欧,又被友好的把车升级成了几乎全新的高配奥迪A4,算得上十分实惠。德国油价贵,这份钱倒是丝毫省不下。且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油价比城镇边缘的加油站要贵很多,有条件的话还是下了高速加油比较合算。

在我看来,德国开车其实并不容易。一来小镇城市众多,道路又狭窄弯曲,开车进了城市,就算是在国内开惯了的老司机,也难免因为人地生疏而手忙脚乱。二来所谓的高速不限速,也有很多麻烦事在里面。

另外,在美国准确通神的GoogleMap在德国不是那么准确,有些道路信息反映不及时,所以按照这个导航走,难免遇上突发情况。相对来说,车载导航更为准确,信息更新也更及时,如果驾驶车辆有这个功能,倒不妨多给车载导航一些信任。

德国的交通规则和国内仿佛,德国人民开车也很规矩,然而德国的城市道路蜿蜒斜出,一旦扎进中心城区,可够喝一壶。有些道路汽车和有轨电车并用,有些道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难免让人有此地不宜开车的忧虑。倘若说道路状况不佳可以用小心驾驶来解决,德国复杂至极的路权系统就更让人头疼。所谓路权,就是到了路口谁能先走的问题,有红绿灯的路口当然听交通信号灯(这里唯一和国内不同的就是,红灯的时候右拐的车辆同样得停下);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就得看标识。

——然而,开车认路正着忙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不太来得及研究这些的,只能说在过路口的时候务必小心礼让。

在高速上开车是另一回事。德国高速大部分不限速,在这样的路段上,公里/小时只能算一般速度,飚起车来十分刺激。

右侧的解除限速标是我在德国最乐意看见的指示牌,看见它就意味着可以在高速上撒欢儿飞奔啦!

而为了维持良好的路况,德国高速上整修的路段不少,也很有一些路段是限速80,甚至60的,就能看到一长溜的车老老实实依次而行了。因此,高速开车有两点一定需要注意:

其一,是务必看好限速标。超速被罚不是玩儿的。

其二,高速的最左车道是超车道,一定!一定!一定!不要长期行车占用。否则的话,后面的车会很恶意的快速衔尾靠近,相信我,在你车速+的时候,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车跟子弹头一样射来,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正确的做法是,在右侧几车道行驶,从左道超车,然后尽快回到行驶道上去——和国内不同,德国高速驾驶并不很忌讳频繁超车并道。

德国的公共交通——汽车和火车

德国城市里的公共交通,按照城镇大小不同有繁有简。有的只有公交车,有的却公交、有轨电车(Tram)、地铁(U-Bahn)、火车(S-Bahn)俱全,纵横交错在城市中——对,后者就是在说柏林。

柏林的公共交通虽然复杂,好在都统合在同一个系统下。也就是说买了张车票,在两小时内,随便你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只是需要在上车前找个打卡机打一下登车时间,以备查验。德国的各种交通工具都不检票,只可能在交通工具上遇上查票的抽检,所以虽然上下车没有检票,也不要想着逃票呀。在柏林买车票,如果不想和若干种欧元硬币纠缠不清,可以下载BVG手机应用,这个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购票,就不用再找售票机了。

德国的火车我只是略有涉及,坐的都是短途车。给我的感受是相当方便,火车站规模不大,进站出站也用不了多少工夫。车票可以在手机应用DB-navigator上来买,也不用打印,带着上火车就好,列车员查票的时候直接出示电子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csfz/4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