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正严重威胁太平洋地区万人口的生计与生存。
当地时间12月14日,慈善组织乐施会(Oxfam)发表报告称,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正严重威胁太平洋地区万人口的生计与生存,预计最快到明年年初,该现象可能致使多达至万的人口面对饥荒、疾病与食水短缺问题。——中新网12月15日电
环保君从该报告中了解到,目前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所引发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与严寒结霜,导致太平洋地区万人口陷入饥饿、贫困与疾病危机,其中以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受冲击最大。
报告指出,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为“有记录以来最强”,受冲击最大的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与马拉维,以及拉丁美洲国家海地与洪都拉斯。
报告称,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将受旱灾与霜冻威胁,严重打击当地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受波及人口达万人。
旱灾天气将使瓦奴阿图、斐济、所罗门群岛、萨摩亚和东加这些南太平洋岛国面对农作歉收及水供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亚洲各国的降雨量也将减少,其中以印度尼西亚受影响最大,菲律宾约85%地区预计明年3月前将受干旱威胁。
目前,埃塞俄比亚已有约万人口因为干旱而急需救援,非洲南部地区也有大面积地区久旱无雨。
报告还指出,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导致南半球的热带旋风季更长,库克群岛与蕯摩亚将面对更强风暴的威胁。
乐施会澳大利亚人道救援经理夸特梅恩说:“气候变化已经敲响了警钟,为避免让广大人口陷入绝境,我们必须马上行动,刻不容缓。”
巴黎气候大会在12月13日达成一致,全球近个缔约国都承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威胁。
链接一:
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盘点
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西部的一个风车在红色沙尘暴中若隐若现。
年10月2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县,两棵大树在暴风雪过后倾压在路旁的车辆上。路透社
年2月,巴西里约日内卢近来饱受热浪侵袭,人们于是纷纷换上泳装奔向海滨浴场。
年6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亚穆纳河沿岸,民房被洪水淹没。
当地时间年6月3日,奥地利遭暴雨洪水袭击。来源:特网
年1月6日,美国密歇根州圣约瑟夫,暴风雪过后,一处被冻住的灯塔矗立在严寒中。
年12月4日,一场巨型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贝杜里,“沙墙”遮天蔽日。
年12月14日,罕见暴风雨袭击美国西海岸,引发洪灾和泥石流。
年8月30日,“伊格纳西奥(IGNACIO)”、“基洛(KILO)”、“希梅纳(JIMENA)”三大飓风不约而同齐聚太平洋,由墨西哥外海到夏威夷一字排开。
当地时间年10月16日,美国加州Mojave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约辆汽车被困高速公路,深陷淤泥。
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由此导致的久旱不雨令印度尼西亚的农作物产量大受威胁。
链接二: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简单来讲,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异常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
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主要特点:
1)厄尔尼诺大数始发于5-8月,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
2)主要影响区域是东南亚、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
3)从降雨情况来看,一般会导致东南亚干旱、澳大利亚干旱、印度干旱、巴西(北部少雨,中南部降雨过多)、中国(北方少雨、南部多雨)。
4)从气温来看,在冬天将导致中国东南地区、美国南部、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南部和巴西南部气温偏高,东南亚和非洲南部干旱高温。夏天导致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和中美洲干旱,巴西中南部高温。(中国环保新闻网环保君整理)
中国环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