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王朝
十、君士坦丁八世
(一)君士坦丁八世是罗曼努斯二世之子、巴西尔二世之弟。年巴西尔二世去世,巴西尔二世因没有儿子而让位于君士坦丁八世,君士坦丁八世以65岁高龄继位。君士坦丁八世终日在酒席宴会和大竞技场娱乐中消磨时光,将国家大事交给官僚贵族,很快便将巴西尔二世辛苦攒下的基业挥霍一空。君士坦丁八世也像巴西尔二世一样没有男嗣,所以君士坦丁八世很担心未来的女婿会过多地干预皇室内部事务,于是他把大女儿欧多齐娅送入修道院,并禁止他的两个小女儿结婚。年君士坦丁八世让次女佐伊与他选中的皇位继承人罗曼努斯三世结婚,此时佐伊已经50岁了,丧失了生育能力。三天后君士坦丁八世去世,罗曼努斯三世和佐伊共登帝位。
十一、罗曼努斯三世
(一)罗曼努斯三世是罗曼努斯一世的曾孙,巴西尔二世时代罗曼努斯三世担任法官,君士坦丁八世时代巴西尔二世担任君士坦丁堡近郊军长官。罗曼努斯三世被一生无子的君士坦丁八世选为继承人,君士坦丁八世在弥留之际让罗曼努斯三世与自己的女儿佐伊结婚,年君士坦丁八世去世,罗曼努斯三世和佐伊共登帝位。
(二)罗曼努斯三世非常崇拜图拉真,希望和图拉真一样建立功业,可是他既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也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年罗曼努斯三世以报复骚扰东部边境的穆斯林为名进攻阿勒颇酋长国,此时的阿勒颇酋长国是拜占庭帝国的保护国,罗曼努斯三世曾经劝说阿勒颇埃米尔主动并入拜占庭帝国,当谈判未果后罗曼努斯三世亲率大军攻打阿勒颇酋长国。炎热的夏季对拜占庭人十分不利,因而罗曼努斯三世被阿勒颇人击败,阿勒颇酋长国也趁机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年拜占庭名将乔治·曼尼亚克斯攻占埃德萨,同年拜占庭海军击退阿拉伯人的骚扰,但是罗曼努斯三世亲征的惨败给自己的个人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坏影响。
(三)作为大贵族的罗曼努斯三世废除巴西尔二世限制贵族的政策,将许多限制贵族扩张的法令废止,贵族又重新开始土地兼并的活动。通过与佐伊结婚成为皇帝的罗曼努斯三世本身就不是首都大官僚集团和教会正统,而年的惨败又让他急需得到支持。罗曼努斯三世为获得支持向教会捐赠财产和土地,建造大型建筑,不停地减免政府赋税,尤其是大贵族官僚的赋税,增加文官的薪金补贴。从长远上来看此举造成拜占庭帝国数十年的财政萎缩与内乱,最终发展成帝国的财政状况出现混乱。
(四)拜占庭帝国在一系列不成功的经济政策后国库开始亏空,罗曼努斯三世为了弥补储备大减的国库而限制佐伊的支出,然而此举却激化了佐伊与罗曼努斯三世的矛盾。年事已高的罗曼努斯三世产生早就不是在佐伊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年佐伊在大太监约翰的引荐下见到约翰的弟弟米海尔四世,相貌英俊的米海尔四世很快成为佐伊的情人。两人无所顾忌的恋情尽人皆知,罗曼努斯三世也知道此事,佐伊因担心罗曼努斯三世会进行报复而先下手为强。年罗曼努斯三世在浴室中被米海尔四世和他的同党溺死,次日米海尔四世与佐伊结婚。
十二、米海尔四世
(一)米海尔四世出生于小亚细亚北部帕弗拉格尼亚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米海尔四世的兄长约翰为了生计入宫当了太监。年米海尔四世被约翰引荐入宫,相貌英俊的他很快得到佐伊女皇的芳心,米海尔四世和佐伊开始成为一对好情侣。佐伊和米海尔四世的恋情已经众人皆知,罗曼努斯三世对此大怒,佐伊为怕罗曼努斯三世报复而怂恿米海尔四世刺杀罗曼努斯三世,年米海尔四世联同几个党羽将正在洗浴的罗曼努斯三世溺死。次日米海尔四世和佐伊结婚,这对夫妻共治帝国。
(二)即位不久的米海尔四世患上癫痫病,米海尔四世因难以治理朝政而让自己的哥哥约翰代理自己执政。约翰推行的加税政策使帝国各地爆发饥荒,许多军区的将军和平民发动暴动。年阿拉伯人趁拜占庭帝国内乱入侵,年拜占庭将军乔治·马尼阿瑟斯将阿拉伯人赶出西西里岛,年乔治·马尼阿瑟斯被多疑的约翰解职,年诺曼人利用西西里岛新任将领无才的机会占领西西里岛。年北部的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在马其顿和色雷斯爆发独立起义,年病情恶化的米海尔四世亲率4万大军击败巴尔干的保加利亚叛军。1个月后米海尔四世去世,一生无子的米海尔四世临终前让自己的侄子米海尔五世继位。
十三、米海尔五世
(一)米海尔五世是米海尔四世的侄子,年米海尔五世的叔叔米海尔四世去世,米海尔五世继位。年米海尔五世秘密将佐伊关进修道院,第二天早上这个消息传出后君士坦丁九世发动兵败废黜米海尔五世,米海尔五世被君士坦丁九世弄瞎、阉割后被关进修道院,4个月后米海尔五世死于修道院。米海尔五世曾试图进行一次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遭到上层阶层的强烈反对,而下层阶层在这段时间里将他看成一个篡权者,因此米海尔五世没有获得任何支持,这可能是他倒台迅速的主要原因。
十四、君士坦丁九世
(一)君士坦丁九世是帝都官僚贵族的代表,后来因被怀疑卷入宫廷阴谋而失宠。不久君士坦丁九世依靠与罗曼努斯三世侄女的婚姻再度踏上仕途,并受到佐伊女皇的特殊看重。佐伊的丈夫米海尔四世出于嫉妒将君士坦丁九世流放,米海尔四世死后君士坦丁九世被佐伊女皇召回,两人进行联姻。年君士坦丁九世在佐伊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米海尔五世,随后驱逐米海尔四世和米海尔五世的所有亲信。新皇帝首先面临封建贵族和军队的叛乱,由于受到情妇玛丽亚·斯科莱琳娜的谗言影响君士坦丁九世解除在意大利的拜占庭将领乔治·马尼亚克的职务,乔治·马尼亚克早已对帝国统治的不满而发动叛乱,不久乔治·马尼亚克侵入巴尔干半岛,但在与君士坦丁九世的战斗中阵亡,这场叛乱就这样结束了。年君士坦丁九世的侄子、亚得里亚堡总督利奥·托尔尼基奥斯企图推翻君士坦丁九世,在得到色雷斯封建主集团的支持后利奥·托尔尼基奥斯进攻君士坦丁堡,但被君士坦丁堡强大的防御系统逼退。后来利奥·托尔尼基奥斯在另一次战斗中被俘,君士坦丁九世处死利奥·托尔尼基奥斯。这两次叛乱大大削弱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防御力量,导致佩切涅格人趁乱劫掠该地区,对当地造成很大破坏。
(二)君士坦丁九世希望通过讨好帝都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幅减少各省地主和基督教会的税赋,并加速推进国内土地的封建化。年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派其子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维奇率领一支舰队攻打君士坦丁堡,但被拜占庭海军击败。年基辅罗斯为了弥补侵略拜占庭帝国的过错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君士坦丁九世的女儿与雅罗斯拉夫的四子弗谢沃洛德·雅罗斯拉维奇结婚。
(三)佩切涅格人和新崛起的塞尔柱人在君士坦丁九世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外敌,佩切涅格人经常从北方骚扰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塞尔柱人则从东方侵袭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领土。年君士坦丁九世吞并亚美尼亚全境,拜占庭帝国的疆域直接与塞尔柱帝国接壤。年拜占庭帝国与塞尔柱帝国发生冲突,年拜占庭人在卡佩特罗战役中败给塞尔柱人,不久双方因有各自的困扰而缔结和约。在签订条约之后君士坦丁九世愚蠢地解散了亚美尼亚的驻军以节约国家开支,此举对后来拜占庭帝国在亚洲领土的丧失有深远影响。自从年后佩切涅格人一直劫掠巴尔干半岛,而君士坦丁九世却寄希望于外交和怀柔的手段来缓和局势,允许佩切涅格人居住在巴尔干附近地区,这使得拜占庭帝国防御他们更加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君士坦丁九世与匈牙利王国结盟,企图牵制佩切涅格人。
(四)年佐伊去世,君士坦丁九世成为唯一的皇帝。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凯鲁拉里乌斯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此事被认为是天主教与东正教正式决裂的标志。君士坦丁九世企图介入此事,因为他需要教皇的帮助来对付诺曼人,但君士坦丁九世试图改善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关系时去世,一生无子的君士坦丁九世让佐伊的妹妹狄奥多拉继位。
十五、狄奥多拉
(一)狄奥多拉是佐伊女皇的妹妹,即是君士坦丁八世和海伦娜皇后的小女儿。君士坦丁八世为防止未来的女婿擅权而禁止自己的女儿们结婚,因此狄奥多拉谨记教诲一生未婚。年君士坦丁九世去世,临终前君士坦丁九世因一生无子而让狄奥多拉继位,此时狄奥多拉年近七旬。狄奥多拉即位后显示她隐匿已久的政治手腕,在她稳固的统治下先前为所欲为的贵族受到约束,众多弊端得到改善,但她也因对异己政敌过于严厉又不适当地雇佣心腹仆人作为顾问而受到任人唯亲的非议。年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一世·克鲁拉硫斯劝狄奥多拉通过结婚选择继承人,病入膏肓的狄奥多拉不再谈及下嫁之事,不久狄奥多拉选择她的宠臣之一、军需大臣米海尔六世作为继承人。不久终身未婚的狄奥多拉去世,米海尔六世继位。
十六、米海尔六世
(一)年71岁高龄的狄奥多拉女皇去世,终身未婚的狄奥多拉在临终前将皇位传给米海尔六世。米海尔六世因试图讨好行政官僚而激怒军人,小亚细亚军队拥立伊萨克一世为帝,伊萨克一世率军攻打君士坦丁堡。11天后伊萨克一世攻克打君士坦丁堡,米海尔六世慌忙逃跑,这位仅在位11天的皇帝下落不明。
科穆宁王朝
一、伊萨克一世
(一)伊萨克一世原名为伊萨克·科穆宁,祖籍是帕弗拉格尼亚山区。伊萨克一世担任安纳托利亚军区的军事长官。年米海尔六世负责支付掺假的货币而引起大部分将军不满,导致小亚细亚拥有地产的军事权贵纷纷反叛,年判军拥立伊萨克一世为帝,伊萨克一世随即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米海尔六世本想利用君士坦丁堡强大的防御抵御伊萨克一世,但在文官贵族劝说的怂恿下与伊萨克一世在城外进行决战,很快就在尼西亚附近被伊萨克一世击败,米海尔六世下落不明。伊萨克一世在城中内应的帮助下进入君士坦丁堡,随后正式登基称帝。
(二)饱受官僚贵族排挤的伊萨克一世致力于削弱君士坦丁堡的宗教权贵势力,伊萨克一世限制修道院占有土地并没收部分教会的财产以充实国库,用来提升帝国的军事实力。伊萨克一世过于激进的改革遭到贵族和教会的一致反对,也不被人民所理解,不过伊萨克一世增强了国力,从而延缓拜占庭帝国崩溃的脚步。
(三)年伊萨克一世在多瑙河流域打败新崛起的匈牙利人和佩切涅格人,胜利回师的途中伊萨克一世险遭雷击,被雷电惊吓的伊萨克一世从此一病不起。伊萨克一世因身体病重将帝位让给养子君士坦丁十世,自己则隐居于修道院养病,年伊萨克一世去世。
杜卡斯王朝
一、君士坦丁十世
(一)君士坦丁十世原名为君士坦丁·杜卡斯,祖籍为帕弗拉格尼亚山区,其父安德罗尼卡·杜卡斯是一位军事贵族。年伊萨克一世出征之时险些被雷电击中,被雷电惊吓的伊萨克一世从此一病不起,伊萨克一世在官僚、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普塞尔乌斯的劝说下将皇位传给君士坦丁十世。
(二)君士坦丁十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顺从于大官僚,导致国库进一步的空虚。君士坦丁十世为解决财政的问题却是不给军队薪俸或长期拖欠工资,甚至解散与大官僚们发生冲突的部队,受害最深的就是东部军区部队,尤其是亚美尼亚地区的部队。由于君士坦丁十世亚解散美尼亚的5万卫戍部队导致塞尔柱人趁机劫掠亚美尼亚。西线的战事同样也不顺利,年匈牙利人占领贝尔格莱德,佩切涅格人和乌泽人跨过多瑙河劫掠巴尔干半岛,诺曼人夺走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所有领地,而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无力反攻。君士坦丁十世为了讨好教会曾经试图将亚美尼亚教会并入东正教会,导致防务空虚的亚美尼亚愈发混乱。
(三)年君士坦丁十世去世,其子米海尔七世继位,临终前君士坦丁十世为保证自己的儿子成为杜卡斯王朝唯一的继承人逼迫皇后尤多西娅发誓不再改嫁。
二、罗曼努斯四世
靠妻登位
(一)罗曼努斯四世是卡帕多细亚省军事贵族,年罗曼努斯四世迎娶君士坦丁十世的遗孀,成为米海尔七世的共治皇帝。
曼齐刻尔特战役
(一)在马其顿王朝后期塞尔柱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份在土耳其斯坦地区活跃,年塞尔柱首领图格里勒·贝格率领塞尔柱人击败他们的原雇主伽色尼王国,接着征服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建立塞尔柱帝国。年图格里勒·贝格攻陷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之后图格里勒·贝格征服整个两河流域。
11世纪初叶塞尔柱人就开始袭击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不过那时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抢劫而已,然而到11世纪中叶塞尔柱人发现拜占庭人抵抗很弱而变得愈加频繁地深入。年塞尔柱新任帝王阿尔普·阿尔斯兰趁亚美尼亚防御征服亚美尼亚全境,拜占庭帝国开始失去东方的缓冲区。在君士坦丁九世时代拜占庭帝国首次与塞尔柱帝国接触,经过一系列战役后君士坦丁九世与塞尔柱人和谈,君士坦丁九世在签订和约后便愚蠢地解散亚美尼亚驻军以节约国家开支,此举对亚美尼亚的丧失有深远影响。君士坦丁十世继承君士坦丁九世的裁军战略,阿尔普·阿尔斯兰继承图格里勒·贝格的扩张战略,此此消彼长下拜占庭帝国无法抵御塞尔柱人的入侵,先后丢失开塞利和亚美尼亚。
塞尔柱帝国拜占庭重步兵塞尔柱骑兵
(二)塞尔柱人在开阔的地带进行正面硬碰不是拜占庭人的对手,但他们都是优秀的骑手,个个擅长弓箭,远比拜占庭人机动灵活。而且塞尔柱人精通埋伏和诱骗之道,他们竭力避免在开阔地作战,力求在崎岖不平的山地进行机动战。塞尔柱骑兵主要是轻骑兵,他们依靠弓箭作战,作战时他们至少配备一匹备用马。塞尔柱骑兵从不与敌人近战,始终与敌军保持距离作战,在其四周盘旋并拉弓射击,有时在诈败后退时反戈一击。巴西尔二世死后拜占庭帝国的几代皇后都软弱无能、荒淫无耻、残暴贪婪,这些人不顾军事需要任凭国内的官僚恣意妄为,罗曼努斯四世试图弥补这帮贪图享乐的家伙造成的极大损失。罗曼努斯四世很快就意识到重占亚美尼亚的军事意义,准备率军出征亚美尼亚。年罗曼努斯四世接连征讨安纳托利亚、卡帕多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等地区,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后收复部分失地,年阿尔普·阿尔斯兰看到这位新领袖的实力后与罗曼努斯四世握手言和,双方签订停战协议。
曼齐刻尔特战役的形势
年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姐夫擅自出兵深入安纳托利亚,罗曼努斯四世便认为阿尔普·阿尔斯兰撕毁协议,派曼努埃尔·康尼努斯对塞尔柱帝国发起偷袭,然而却败给塞尔柱人。阿尔普·阿尔斯兰为惩治拜占庭帝国的不宣而战围攻塞埃泽萨城,罗曼努斯四世派使者向阿尔普·阿尔斯兰再续和约,爽快的阿尔普·阿尔斯兰便立刻答应续约并解除对埃德萨的包围。殊不知阿尔普·阿尔斯兰正中罗曼努斯四世的调虎离山之计,曼努斯四世希望借此分散阿尔普·阿尔斯兰的注意力以便对亚美尼亚发起突袭,打塞尔柱人一个猝不及防。
罗曼努斯四世率7万大军出征亚美尼亚,这支军队是由雇佣兵和各省的地方部队组成,其中的雇佣兵包括法兰克人、德意志人、亚美尼亚人、保加利亚人、西徐亚人和帕齐纳克人。拜占庭人的进军道路并非坦途,德意志雇佣兵发动一起小规模兵变,但很快被罗曼努斯四世平息,拜占庭人渡过桑加瑞斯河后罗曼努斯四世解雇许多对他不满或是怀疑对他不忠的雇佣兵。
罗曼努斯四世似乎忘记兵贵神速的道理,进军速度十分缓慢,当拜占庭人抵达埃尔祖鲁姆后罗曼努斯四世便召开一次军事会议,讨论是向东切断塞尔柱人的粮草供应还是深入敌境。当时的罗曼努斯四世丝毫不知阿尔普·阿尔斯兰的位置及其实力,其实阿尔普·阿尔斯兰还在埃泽萨和阿勒颇之间的地带整军备战,幻想着实现征服法蒂玛王朝的雄心壮志。当阿尔普·阿尔斯兰察觉到罗曼努斯四世正向亚美尼亚开进后立即回师进行防守,阿尔普·阿尔斯兰带着4万名禁卫军在霍伊征集4万人,然后前往亚美尼亚。尽管罗曼努斯四世并不知道阿尔普·阿尔斯兰军队的位置,但他还是决定开进亚美尼亚去攻打曼兹克尔特,想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三)由于缺少情报罗曼努斯四世指派法兰克雇拥军到凡湖西岸侦察基拉特一带的情况,此时罗曼努斯四世面临两个目标,一个是曼齐刻尔特一个是基拉特,罗曼努斯四世在情报不全的情况下凭直觉相信基拉特可能会有重兵把守、曼齐刻尔特可能是薄弱环节。虽然罗曼努斯四世不知道敌军的确切位置,但他估计敌人正在乌尔米耶湖东面某地集结军队,因此他派格鲁吉亚将领约瑟夫·塔查尼奥茨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和鲁塞尔汇合后一起攻打基拉特。罗曼努斯四世对曼齐刻尔特的估计是正确的,尽管该地战略意义重大但它的防守力量却很薄弱,结果拜占庭人未经战斗就轻取曼齐刻尔特,罗曼努斯四世在曼齐刻尔特留下部分守军后让其余人返回大本营去庆祝胜利。
此时阿尔普·阿尔斯兰正从霍伊沿凡湖南岸匆忙赶来,行进在塞尔柱主力前面的是松达克指挥的1万人部队,这支塞尔柱先头部队在基拉特一带与正在返回拜占庭大本营的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的军队遭遇,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被松达克打得溃不成军,然而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并没有向罗曼努斯四世的方向靠拢,而是朝着西面的梅利泰内方向退去。罗曼努斯四世却认为这是敌方的小股部队,只派布里恩尼乌斯率领一支人数很少的部队驱赶那些骚扰者,然而布里恩尼乌斯的人马遭到塞尔柱人射来的密集箭矢攻击,接着大量的塞尔柱人与少量的拜占庭人进行肉搏,布里恩尼乌斯因军队伤亡惨重而向罗曼努斯四世请求支援。罗曼努斯四世派亚美尼亚将领巴西利阿库斯率领一个骑兵团支援布里恩尼乌斯,违背军事原则的巴西利阿库斯因被塞尔柱人诱入伏击圈而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生俘,布里恩尼乌斯也因迟迟得不到增援而阵亡。
(四)阿尔普·阿尔斯兰掌握罗曼努斯四世的行踪后趁夜率主力部队包围拜占庭大本营,企图一举全歼拜占庭人,但拜占庭人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守住大营。天亮时罗曼努斯四世试图召回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但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迟迟没有增援罗曼努斯四世,可能塞尔柱人早就截住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的支援道路。阿尔普·阿尔斯兰派使者试图与罗曼努斯四世议和,罗曼努斯四世断然回绝。这时罗曼努斯四世的兵力已经不占优势,然而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在曼兹克尔特一劳永逸地击败塞尔柱人,罗曼努斯四世集结残部迎战塞尔柱人。
划分小亚细亚格局的曼齐刻尔特战役正式打响,拜占庭人排成前中后三线,前线中军由格鲁吉亚人、库曼人、突厥人的骑兵组成,前线后面由保加利亚人和亚美尼亚人的步兵掩护;中军由拜占庭重甲骑兵和北欧人组成的瓦兰吉卫队组成,中军后面由中央军步兵掩护,中军两翼由佩切涅格人和突厥人的骑兵掩护;后线由拜占庭地方部队组成,后线两翼由诺曼人和法兰克人掩护。罗曼努斯四世要尽快要从正面与敌人交战,然而塞尔柱人未等拜占庭人赶到就撤退到几英里以外,等到拜占庭人追击时塞尔柱人摆出新月阵形以吸引拜占庭人进入包围圈。与此同时塞尔柱弓箭手集中攻击拜占庭人翼侧,苦苦拚杀的拜占庭人因被冰雹似的箭矢激怒而追赶敌军,大部分拜占庭人朝着崎岖的山地逼近。此时塞尔柱两翼包围拜占庭人,塞尔柱骑兵利用自己机动性的优势对拜占庭人进行远程攻击,避免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由于拜占庭人的大部分骑兵被塔查尼奥茨带走而失去两翼的保护,少数的拜占庭骑兵无法与数量占有的塞尔柱骑兵抗衡,在伤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拜占庭军中的库曼佣兵倒向塞尔柱人,拜占庭人瞬间陷入混乱。
罗曼努斯四世直到天黑才意识到如果不赶快撤回大营中的粮草会因无重兵把守而被塞尔柱人洗劫一空,罗曼努斯四世只好下令撤退。撤退从来就是很难组织的行动,如果指挥控制不当撤退的目的很容易被曲解。由于拜占庭侧翼部队缺乏配合导致全军在撤退时出现裂痕,塞尔柱轻骑兵趁机插入拜占庭军队的缝隙中使其乱成一团,罗曼努斯四世急令部队转身迎敌。这一招本来可以挽回局势,可是后线部队指挥官安德罗尼卡·杜卡斯却不服从命令,带着整个后线部队向营地退去,导致拜占庭人的殿后部队遭到塞尔柱骑兵的砍杀。拜占庭两翼开始崩溃,拜占庭前线的雇佣军们也在重压下临阵倒戈,拜占庭中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次日拂晓拜占庭中军也被塞尔柱人击溃,塞尔柱人开始包围军营,罗曼努斯四世被塞尔柱骑兵俘虏。
(五)罗曼努斯四世被塞尔柱人带到阿尔普·阿尔斯兰前面,阿尔普·阿尔斯兰对罗曼努斯四世非常宽宏大度,要求罗曼努斯四世将拜占庭帝国占领的某些重要地区归还突厥人,还要求罗曼努斯四世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当罗曼努斯四世答应阿尔普·阿尔斯兰的要求后阿尔普·阿尔斯兰将罗曼努斯四世放回拜占庭帝国,为了表示尊重阿尔普·阿尔斯兰还派一支小部队护送罗曼努斯四世回去。但是拜占庭帝国决不会允许一位蒙受耻辱的皇帝继续留在帝位上,米海尔七世派大军将罗曼努斯四世逮捕,罗曼努斯四世得知后向东面的西利西亚逃去。随后罗曼努斯四世集结一支军队发动叛乱,但被安德罗尼卡·杜卡斯击败,罗曼努斯四世兵败被俘。米海尔七世将罗曼努斯四世的双眼挖掉,并将他流放到马尔马拉海的一座岛屿上,年罗曼努斯四世在那里悲惨的死去。
(六)如果罗曼努斯四世真的有情报部门的话那么该部门的工作也是极其糟糕的,而且罗曼努斯四世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间谍网和情报系统,这使他在战前和会战中犹豫不决,并且连连作出错误的决定。罗曼努斯四世优柔寡断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情报,先前罗曼努斯四世还派鲁塞尔前去侦察,然而由于某种原因鲁塞尔从来没有送回过情报,也许罗曼努斯四世命令鲁塞尔回来时再汇报情况,但是这无疑太晚了。会战之初罗曼努斯四世除从逃回的伤兵那里得到过点滴消息外似乎从未从前线得到过情报,一位统帅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制定出决策的,由于罗曼努斯四世没有掌握准确的情报导致军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士的叛逃也是罗曼努斯四世失败的原因之一,数场战斗下来由数位将领和大量的雇佣军叛逃,他们的叛逃的原因因现存的资料太少而无法解开。
曼齐刻尔特战役后拜占庭的版图
三、米海尔七世
(一)米海尔七世是君士坦丁十世的长子,年君士坦丁十世去世,米海尔七世继位。年米海尔七世的母亲尤多西娅与罗曼努斯四世结婚,不久罗曼努斯四世加冕为共治皇帝。年罗曼努斯四世在曼齐刻尔特被塞尔柱人击败,塞尔柱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将罗曼努斯四世放回拜占庭帝国,米海尔七世将战败的罗曼努斯四世的双眼挖掉后流放,罗曼努斯四世死于流放地。作为一个皇帝米海尔七世帝国的衰落视若不见,他在位期间诺曼雇佣军反叛,企图在小亚细亚建立独立的王国。米海尔七世向塞尔柱人求援时塞尔柱人趁机占领小亚细亚,这批塞尔柱旁支在那里建立鲁姆苏丹国。
(二)米海尔七世为压制地主采取国家垄断粮食的政策,不但触犯地主的利益而且造成物价上涨,君士坦丁堡爆发骚乱。年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尼基弗鲁斯三世获得塞尔柱人的支持后攻打君士坦丁堡,由于君士坦丁堡的形势非常混乱导致尼基弗鲁斯三世趁机攻入这座伟大的坚城,米海尔七世逃往斯托迪奥斯修道院,年米海尔七世去世。
四、尼基弗鲁斯三世
(一)年尼基弗鲁斯三世出生于小亚细亚半岛,成人时尼基弗鲁斯三世任职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年尼基弗鲁斯三世得到塞尔柱人的支持后发动叛乱,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尼基弗鲁斯三世利用君士坦丁堡的混乱局面攻陷君士坦丁堡,米海尔七世逃往斯托迪奥斯修道院隐居,年米海尔七世去世。尼基弗鲁斯三世因年迈衰老将政务委托给自己赏识的将领阿历克塞一世,阿历克塞一世为恢复科穆宁家族的荣耀发动叛乱,年阿历克塞一世控制君士坦丁堡,尼基弗鲁斯三世躲到修道院中,不久尼基弗鲁斯三世去世。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