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热点备考——珊瑚白化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2.D3.B1.由材料可知,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珊瑚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的生物,死亡后骨骼堆积形成了珊瑚礁。我国南海纬度低,较其他三处海域水温高,适宜珊瑚生长,珊瑚礁分布最为广泛,故选D。2.对于珊瑚礁来说,人类是唯一的巨大威胁。尤其陆地上的污染和过渡捕捞对这些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另外人们对珊瑚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数量减少,D对。气候异常会威胁珊瑚礁,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海水运动和海洋生物是其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给珊瑚礁带来威胁,BC错。故选D。3.禁止珊瑚礁地区的人类活动不符合客观现实,A错。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礁明显好于允许捕鱼的藻类覆盖的珊瑚礁,说明制定瑚礁保护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保护珊瑚礁,B对。大力发展旅游活动,会对珊瑚礁带来破坏,应将开发与保护结合,适当开发,C错。加大捕捞会导致生物资源减少,D错。故选B。陆地上的污染和过渡捕捞对这些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船只拖网造成的物理破坏也是一个问题。活鱼贸易导致了使用少量氰化物和其他化学药剂来捕捉小鱼的手段。此外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造成的过高的水温也会导致珊瑚白化。4.D5.B6.C4.材料提到太热会令它绝尘而去,因此夏季太热不适宜珊瑚分布,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会使海水异常变高,不适宜珊瑚分布,B错误。涠洲岛今年来都没有火山喷发,因此C错误。冬季温度升高,使涠洲岛冬季水温不至于太低,因此会影响珊瑚的分布,D正确。故选D。5.从涠洲岛的等深线来看,北部海水较浅,阳光能透到水底,使海水水温升高,适宜珊瑚生长,B正确。故选B。6.材料提到至年珊瑚覆盖度由原来的80%降到10%,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涠洲岛人工大面积“种植”珊瑚的主要目的珊瑚礁生态修复,C正确。故选C。7.D8.B9.D7.环礁的形成顺序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火山岛周围③;因环境适合珊瑚生长,于是大批珊瑚附着生长,逐渐形成群礁②;其后因故导致岛屿下沉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仍持续堆积增长,由于岛屿的外水流交换较多,珊瑚生长状况较内侧佳,于是逐渐形成堡礁④;当火山岛完全沉没水中,仅剩下环状的珊瑚礁岛屿持续增长,便成为环礁①。故选D。8.珊瑚礁在温暖浅海不断生长,而珊瑚礁构成的石灰岩不断加厚,达米以上,说明当地地壳缓慢沉降,珊瑚不断生长,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不断沉积。故选B。9.推广绿色清洁能源利于减少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减少海水酸化对珊瑚礁的侵蚀,①正确;推广海洋生态游也利于减少对珊瑚礁的破坏,④正确。故选D。10.C11.D本题以珊瑚礁为背景,考查珊瑚礁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生态恢复的措施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0.根据材料“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2.5倍”分析可知,鼠患岛的老鼠使海鸟大量减少,其海鸟粪便相应减少,最终导致鼠患岛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而老鼠啃噬珊瑚礁;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正确,ABD错误。11.根据上题分析,鼠患是导致鼠患岛含氮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恢复鼠患岛的含氮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灭鼠。而植树造林、从邻岛引进鸟粪、加强鸟类的监测,并不能有效恢复鼠患岛含氮量。故D正确,ABC错误。本题要理清鼠患岛的含氮量为什么会减少。其中,找到鸟粪与含氮量的关系是本题组解题的关键之处。12.C13.C14.A12.由题干“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可知,珊瑚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类,故C项正确。13.因南海与中南半岛位于同一纬度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南半球北移的东南信风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影响。故C项正确。14.由题干可知“鸟粪土”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土壤肥沃。与其土壤构成类似的是:紫色土富含矿物质,土壤肥沃,A项正确;黑土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B项错误;水稻土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C项错误;红壤酸性强,土壤贫瘠,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15.C16.A15.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大洋上的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岸礁,期间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受海浪等其他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与海岸隔海相望的堡礁,最后形成环礁,即先后顺序为丁甲乙丙,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16.根据材料可知,“珊瑚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的”,符合沉积作用的形成原理,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17.D18.B17.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数百万年来由珊瑚虫的钙质硬壳与碎片堆积,并经珊瑚藻和群虫等生物遗体胶结而成。故选D。18.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浅海,主体景观分布在海面以下,因而大堡礁最佳的游览方式是乘坐透明船底的游船或者潜水欣赏水下风光。故选B。19.A20.D21.C19.本题考查淡水透镜体中淡水与咸水的差异,结合材料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说明淡水与咸水相比,淡水的密度小,咸水的密度大,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咸水位于下面,淡水位于上面,据此判断A正确;因此与水位高低、地质构造和岛屿形状没有直接的关系。BCD错误,故选A。20.本题考查淡水透镜体的成因,结合图示分析,海水透镜体是雨水降落到地面后,经过下渗到地下,地下由于淡水密度低,海水密度高,导致淡水位于海水层以上的一种特殊水体,因此与降水量的多少、岛屿面积(岛屿面积越大,集水面积越大,淡水透镜体的范围越大),地质状况(地质结构是否有利于储水)等有关,与海浪大小无关,ABC正确,D错误,故选D。21.本题考查海水透镜体的特点,结合前面分析,珊瑚岛由于面积小,储水区域有限,导致淡水透镜体水量小,A错误;淡水透镜体直接由降水补给,更新速度快,B错误;淡水透镜体底层为咸水,易受影响,水质较差,且容易遭到破坏,D错误,C正确,故选C。本题以珊瑚岛中华淡水透镜体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提取。22.D23.C24.A22.珊瑚礁生长发育受水温、水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盛行风向的影响,美娜多的珊瑚礁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盛行风向,冬季气压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D对。水温由南向北递减,A错。同一海域水质没有明显差异,B错。地貌没有东北-西南延伸特征,C错。23.美娜多被誉为世界“潜水天堂”的自然原因是纬度低,水温高,全年适宜潜水的时间长,①对。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风浪小,适宜潜水,②错。海水水质好,能见度高,③对。周边海域鱼类、珊瑚礁等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海洋生物丰富,景观独特,④对。C对,A、B、D错。24.美娜多位于赤道附近,属于板块交界地带,选项自然灾害中,对美娜多潜水影响最大的是海啸,A对。珊瑚礁海拔很低,面积小,滑坡、泥石流灾害少,B、C错。降水多,干旱少,D错。美娜多的珊瑚礁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盛行风向,冬季气压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美娜多被誉为世界“潜水天堂”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温、水质、景观特色等方面考虑。25.A26.D25.外礁坪水动力强,风浪大,可修建防波堤,A正确。中礁坪地势较低,低潮位时都被海水淹没,不适宜修建飞机场,B错误。内礁坪面积狭小,地势低平,不适宜修建度假村,C错误。灰沙岛带地势高,适宜修建飞机场,D错误。故选A。26.中马友谊大桥是世界首座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上建造的跨海大桥,位于印度洋上,气象灾害多,风浪剧烈,海况条件恶劣,施工作业困难,所以,中马友谊大桥有效施工窗口期较短,D正确。登革热传染病、珊瑚礁不稳定、高盐等均不是造成有效施工窗口期较短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27.A28.A27.贾维斯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①对。据图示可知,该岛晴天天数多,日照强烈②对。多大风天气,地表蒸发旺盛,③对。岛屿地势低平,水汽难以抬升形成降水,④错。故选A。28.根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位于热带地区,周围有大量珊瑚生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该海域水温异常,导致大量珊瑚死亡。A对,BCD错。故选A。29.A30.D29.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靠①侧堆积作用比较明显,说明①侧搬运能力强,①侧风力较强。结合材料该地全年受冬半年气流影响,即受偏北风影响大,说明①侧位于岛屿东北侧,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从第2题分析该岛屿是近岸地区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堆积形成的,因此越靠近岛屿中心,是越早形成的,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M-N-P,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海水沉积和侵蚀。结合风向和沉积物的位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31.(1)该地区为玄武岩山地,石料多;潮间带坡度平缓,水域浅;岛上地势低平,河流发育少,沿海淤泥沉积少。(2)冬季。理由:该地冬季偏北季风势力较强,风力大,潮水位高;石沪开口朝北,鱼群更易进入石沪。(3)珊瑚虫的大量繁殖,为部分鱼群聚集提供了食物;珊瑚礁的大量存在,吸引鱼类来此栖息繁衍;珊瑚礁还起到防浪保堤的作用,使石沪堤更加稳定。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设问灵活,难度较大。首先,需要明确澎湖列岛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其次,要根据材料理解石沪捕鱼的原理(对潮间带的含义也要做到准确理解),从而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1)根据材料“石沪是先在海边堆砌两道长圆弧形石质堤岸”可知,利用该方法捕鱼,需要大量的石料,根据材料可知,澎湖列岛的底基为一隆起的玄武方山,所以石料多;其次,该捕鱼方法是利用潮汐的传统陷阱来进行捕鱼,而澎湖地区拥有坡度较为平缓的潮间带,高潮位时海水淹没,低潮位时出露海面,从而利用石沪将鱼截留,而潮间带坡度平缓,水域浅,修建石沪的工程量较小;最后,澎湖列岛底基为隆起的玄武方山,地势低平,河流发育少,使得沿海地区泥沙淤积量小,而石沪修建在海边,泥沙淤积量小有利于石沪的修建。(2)该题需要注意“心形项链”石沪的形态,并且材料明显点出其开口朝北,该石沪位于澎湖列岛地区,而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该区域冬季盛行偏北季风,风力大,在风力的影响下使得潮水位高,而石沪开口朝北,有利于鱼群进入石沪,所以图示石沪捕鱼量最大的季节应为冬季。(3)首先,珊瑚虫可为鱼群提供食物来源;同时,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吸引鱼类来此栖息繁衍(注意鱼类的栖息繁衍需要一定的静水环境),这就使得该地的鱼群数量大,有利于石沪捕鱼;其次,珊瑚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浪保堤的作用,从而保护了石沪堤(注意石沪堤只是用石料堆积而成),所以有利于推广石沪捕鱼。32.(1)滥伐森林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淤泥吞噬近海珊瑚礁;泥沙使海水含沙量增加,透明度下降,水中光照削弱,珊瑚礁易退化、死亡。(2)所罗门群岛水热充足,森林更新速度快;热带雨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优质;经济落后,国内需求少,木材出口比例高、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低,原木价格低;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运输成本较低。(3)岛屿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港口数量少,原木集散所需时间长;岛屿地形崎岖,河流短小急促,岛内水运不便;岛内公路等交通设施落后,运输效率低;港口缺乏现代化装运设备,效率低下。(4)人工用材林、速生林的营造;天然热带雨林的保护与更新;木材出口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木材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业。(1)海水中日益增多的悬浮物和泥沙沉降是导致珊瑚礁严重衰退的原因之一。滥伐森林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淤泥吞噬近海珊瑚礁;沉积物覆盖在珊瑚礁生物表面,影响其呼吸作用;海水透明度因泥沙的淤积降低,而海水浊度的增加会减少光合作用的可利用光,过多的沉积物改变了礁区的物理以及生物过程,从而对珊瑚礁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珊瑚礁易退化、死亡。(2)当地成为我国森林的主要进口国可从资源的丰富程度、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的高低、本国的需求少等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人口约60万,大多数靠捕鱼和种植为生。群岛上雨林茂密,”和图中的经纬度可知所罗门群岛纬度低,是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森林更新速度快;该国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热带雨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优质;由于当地主要靠“捕鱼和种植为主”经济落后,且人口稀少,国内需求少,木材出口比例高、规模大;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原木价格低;所罗门群岛在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上,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运输成本较低。(3)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调用知识的能力。外运运输效率低可从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路不畅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全境有大小岛屿多个,”可知岛屿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结合材料“首都霍尼亚拉是主要原木外运港口”可知港口数量少,原木集散所需时间长;当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岛屿地形崎岖,河流短小急促,岛内水运不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岛内公路等交通设施落后,运输效率低;由于该国的原木主要是出口,但经济落后,港口缺乏现代化装运设备,效率低下。(4)本题可借鉴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从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相结合来进行回答。如人工用材林、速生林的营造;天然热带雨林的保护与更新;该国景色优美,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该国虽然林木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可发展木材深加工,既能增加就业,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该国木材出口的港口基础设施落后,可加强木材出口港口配套设施建设。33.(1)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珊瑚虫的骨架和生物碎屑(主要成分为石灰石)不断堆积,再经过压实、石化,形成海底隆起,成为珊瑚礁。(2)面积小,地表破碎,多潟湖,地表组成物质颗粒大、孔隙大。(3)降水量大;岛屿面积较大,能够承接较多雨水转化为地下水;浅地表层物质颗粒小、孔隙小,海水不易渗入。(4)岛上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需求量增大,过量抽取地下淡水,会使地下咸水层的水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升高。本题考查永暑岛形成过程、淡水形成的条件等。内容综合,思维要求高。难度较大。(1)考查描述地理过程的能力,关键要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大量的珊瑚虫的骨架和生物碎屑(主要成分为石灰石)不断堆积,经过漫长岁月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海底隆起,成为珊瑚礁。基本过程:海洋珊瑚--沉积--隆起。(2)在理解珊瑚礁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概括珊瑚的地形特点。根据材料可知,珊瑚岛的主要特点有:珊瑚岛面积小,受海水的分隔,地表破碎,由于珊瑚的生长和堆积,多潟湖,地表组成物质以灰岩为主,颗粒大、孔隙大。(3)岛礁的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能够承接较多雨水转化为地下水;年降水量要大;浅地表层物质颗粒小、孔隙小,海水不易渗入。(4)由于永暑岛面积较小,储水量较少,若用水量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淡水,地下咸水水位上升;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升高。34.(1)芽庄市所处纬度低,终年气温高;位于长山山脉的东部,夏季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冬季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2)位于热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纬度低,海水温度适宜珊瑚生长);风浪小,有利于珊瑚附着在基岩上生长;海水水质好,光照充足。(3)花岗岩体的海岛土层薄,养分不足;岛屿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水分不易保存(海岛面积小,水分不足);岛上风力大,不适宜高达乔木生长。(4)芽庄市冬季降水丰富,空气潮湿,塑料制币防水防潮,不易污损;塑料制币耐用,清洁,保存方便。试题考查气候成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工业区位因素(1)由材料“芽庄市6-8月炎热干燥,12月至次年4月温暖多雨”可知芽庄市气候特点,成因可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三个方面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芽庄市纬度较低,因此夏季炎热,冬季温暖。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从图中可读出,该地位于长山山脉的东部,夏季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冬季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2)芽庄市东部海湾海底珊瑚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可结合材料和图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该地纬度低,海水温度较高,海适宜珊瑚生长。由材料“潮平”可知,该地风浪小,有利于珊瑚附着在基岩上生长。由材料“水清”可知,该地海水水质好,光照充足。(3)芽庄市东部大竹岛植被茂密,却无高大乔木的原因可结合材料来回答。由材料“东部花岗岩体的大竹岛”可知,该岛是花岗岩体的海岛,土层薄,养分不足。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该岛屿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水分不易保存,不能满足高大乔木生长需求。岛上风力大,不适宜高达乔木生长。(4)芽庄市使用塑料制造货币的益处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来回答。由材料“12月至次年4月温暖多雨”可知,芽庄市冬季降水丰富,空气潮湿,塑料制币防水防潮,不易污损。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塑料制币耐用,清洁,保存方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