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岛上空的战斗1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218/5941764.html
全文共字,5幅图,阅读约10分钟。前言:本文翻译自鱼鹰社出版作品《WakeIslandAbattletomakethegodsweep》,作者为JimMoran,绘图为PeterDennis。该书详实记载了威克岛战役的前后经过,译者只整理出空战经过,共两部分,配图和内容有所调整。整场战役中美军的防守可圈可点,其他方面的作战经过也很值得研究和阅读。可在后台私信联系译者获得原书PDF版,以下为原书封面。如果不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日在威克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个弹丸之地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知晓。在那次战斗中,面对日军的压倒性优势,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VMF-中队几乎是在绝境中反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威克岛环礁地处太平洋中部,东距夏威夷公里,西距关岛公里,威克岛,皮尔岛和威尔克斯岛组成,陆地面积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只有12英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年4月18日,时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和美国舰队总司令的赫斯本德·爱德华·金梅尔(AdmiralHusbandEdwardKimmel)给海军作战部长的报告中就提到:威克岛距马绍尔群岛中的比基尼岛仅有英里,距离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前哨马库斯岛有英里。作为一个巡逻机基地,威克岛无论是监视马绍尔群岛还是掩护我方船队的塞班—本州航线,都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威克岛被日军控制,将严重妨碍我们防备对来自马绍尔群岛、马库斯岛、劳埃德港或者塞班岛的袭击。从飞机上拍摄的威克岛,图中最大的部分即威克主岛,最上面那个尖角是皮克科克点、最右边露出一小部分的是威尔克斯岛,照片下方是皮尔岛。最初威克岛是提供给泛美航空公司做中间基地,为跨越太平洋的“飞剪”(Clipper)服务。美国海军很快就意识到威克岛的战略价值,协助泛美航空公司进行基地的建设。基地于年5月5日开工,8月9日第一架飞机就在潟湖降落了。年5月,美国国会进行了一次关于是否要建设更多的海军基地的战略调查,该调查由海军少将A.J.郝伯恩(A.J.Hepburn)负责,又称“郝伯恩海军总务委员会”。该调查重点关照了威克岛,建议斥资万美元将威克岛建设为一个航空基地,可以进行远程侦察和巡逻,也可以作为太平洋航线上的一个中间站。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美军加快了威克岛的建设,到年8月,海军陆战队第一守备营已经进驻,10月底又有一批增援部队抵达。岛上的航空设施基本已经建成,皮尔岛上建有导航设施和一条供水上飞机使用的坡道,皮克科克点(peacockpoint)上建成了一条英尺长,英尺宽的跑道。11月27日,海军陆战队航空兵VMF-中队被抽调到威克岛,加强该岛的航空力量。当天中队指挥官普特南少校(MajorPutnam)接到秘密口头指令,要求他把中队的12架F4F-3从夏威夷的伊瓦机场飞到一艘航母上。因此他们从伊瓦机场起飞,先是降落在了珍珠港中间的福特岛海军航空基地,第二天再转移到了“企业”号航母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普特南给拉金上校(ColonelClaudeA.Larkin)的私人信件中曾提到过,其中有一架飞机的启动器坏了,只能留在福特岛,所以上级就用海军VF-6中队的一架F4F-3A代替了。在同一天,先行出发的50名VMF-的地勤人员乘坐“莱特”号水上飞机供应舰已经抵达了威克岛,其中包括贝勒少校(MajorWalterBayler),他的任务是为VMF-中队建立对空无线电台。企业号航母运载VMF-中队的飞机到威克岛,侥幸逃过了偷袭。这架F4F战斗机在瓜岛达到亨德森机场。VMF-中队装备的就是同款飞机,F4F战斗机由格鲁曼公司开发,是新一代美国舰载战斗机,机体坚固,可靠耐用,装备了两挺机枪。虽然在舰上服役,但最初的F4F-3机翼不能折叠,到后来的F4F-4才可以折叠,同时增加了两挺机枪。在战争初期面对零式时力不从心,但已经是少数几种尚且可以与之一战的飞机了。12月4日上午,VMF-中队的12架飞机从“企业”号航母上起飞,威克岛方面派了一架PBY水上飞机引导VMF-中队,这12架F4F-3将是威克岛战役中唯一的空中力量。普特南少校一到威克岛就和贝勒少校、康德曼中尉(LieutenantConderman)一起视察了机场和跑道,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要糟糕,只有一条跑道可以用,而且只能一次起降一架飞机,不能编队起降,第二条跑道仍然在建,停机坪位置有限,同时缺少飞机掩体,而且地面凹凸不平非常粗糙,飞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没准会受到损害,而且还得手动加油,效率非常低下,飞行员的训练地勤人员的维护工作都没有开展,总而言之现在机场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尽管如此,从12月6日开始,普特南仍然于黎明和黄昏派出4架飞机出去巡逻,一来可以适应周围环境,二来可以进行飞行和导航训练,以尽快形成战斗力。此时岛上的军事单位包括第一守备营(15名军官,名士兵)、VMF-中队(12名飞行员和49名地勤)、海军航空站(10名军官和58名士兵)等,在岛上的还有平民建筑工人,大约三百多人。这些人是保卫威克岛的全部力量。威克岛上的火力布防,装备了大量的76mm和mm火炮,还有很多7.62mm和12.7mm机枪。可以看到A连驻守在皮克科克点(peacockpoint),L连驻守在威尔克斯岛的库酷点(KukuPoint),B连驻守在皮尔岛的托基点(TokiPoint),这三个地方是第一天日军登陆战斗最激烈的地方。12月8日,星期一,像往常一样早上6点海军陆战队吹响了起床号,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海军陆战队队员、建设工人和海军的人员在吃早餐,陆航的通讯服务车做好接收从瓦胡岛飞向菲律宾的B-17轰炸机的通讯信息的准备。这时无线电报务员雷克斯中士(SergeantRex)收到了一条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SOS、SOS,瓦胡岛遭到偷袭,千真万确,这不是演习!”。这个消息马上被送到上一任威克岛指挥官德弗罗少校(Maj.Devereux)手中,与此同时威克岛上的指挥官坎宁安(Cdr.Cunningham)也接到了这个信息,急忙向德弗罗少校那里赶去。德弗罗少校马上召集号兵下令吹号,士兵们听到号声立马丢下手头上的东西,冲回帐篷准备好个人装备以及武器弹药,然后跳上卡车,奔向各自的阵地。到7点45分,所有火炮阵地都报告准备完毕,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此时威克岛上只有一个临时瞭望台,设在水塔顶部,由两名士兵负责,这远远不够,于是坎宁安命令VMF-中队长普特南少校派出4架飞机在黎明和黄昏出去巡逻,同时紧急召回刚刚起飞10分钟的泛美航空公司的“飞剪”航班。安排妥当之后,坎宁安少校赶到机场和普特南少校商量如何使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飞机。没想到战争那么快就来了,此时距离VMF-中队进驻威克岛只不过过去了4天,其中还有一天是假期,武器装备都没有完全调试好,根本就没有完全进入作战状态。跑道还没有完善到位,飞机掩体还没有建好,预计要到下午2点才能把飞机移入掩体内。此时地面上还有8架飞机,普特南少校面对着一个两难的决定,一是冒着可能受损的风险疏散飞机,做好伪装;二是等待飞机掩体建好。普特南少校做了一个后面看来是错误的决定,他下令等待飞机掩体建好,飞机待在原地。即使如此,VMF-中队的地勤和飞行员也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尽力疏散停机坪上的8架飞机。整个上午,威克岛上整军备战热火朝天。早上9点,出去巡逻的4架飞机返航了,迅速完成加油之后,4名飞行员分别驾驶第9到12号的4架战斗机起飞。亨利?埃尔罗德上尉(CaptainElrod)带领两架飞机负责向北搜索,金尼中尉(2ndLieutenantKinney)的两架飞机负责监视敌人最可能来临的正南和东南方向。其余的飞机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普特南少校和坎宁安跟泛美航空“飞剪”航班的飞行员商议,使用“飞剪”进行远程侦查,由两架F4F飞机护航,计划于下午一点起飞。负责夺取威克岛的是日本海军第四舰队,指挥官是海军中将井上成美。下辖第24航空战队,包括横滨航空队和千岁航空队,装备的是G3M-2九六陆攻,陆攻即表示该机是从陆地起飞,与舰攻相对。航空队的驻地为罗伊岛和马朱罗岛,承担轰炸任务。日军轰炸机群于黎明时分从威克岛以南约英里(合公里)的罗伊岛起飞,一共34架G3M九六陆攻,分成3个编队,由指挥官松田秀夫中尉(LieutenantCommanderMatsudaHideo)带队。快到威克岛的时候是正午时分,松田命令飞机下降到英尺(米)准备进行轰炸。此时威克岛南面约0英尺(米)高度上有一个暴风雨带,阻碍了视线。于是松田下令飞机降到雨带高度,并于几秒后穿过雨带,威克岛的跑道恰巧就在正前方,而此时的威克岛守军还浑然不知!日本海军的G3M-2九六陆攻编队。这是威克岛上经常出现的景象,在整场威克岛战役中,这种飞机是轰炸的主力。九六陆攻最开始投入的是中国战场,在中国被击落多架。此刻F4F战斗机在10英尺(米)高度完成了威克岛南边的巡逻,掉头往北飞去,根本就不知道云层下面的日机。11点58分,驻守在皮克科克点的E连指挥官路易斯中尉(1stLieutenantLewis)看到了天空中12架呈“V”队形的日机从空中杀过来,那是第一梯队,他急忙电话通知德弗罗少校。此时日机已经开始投弹并使用机载武器进行对地扫射。首当其冲的是飞行跑道,日机投下了磅炸弹,并用20mm机炮扫射。后续第二梯队和第三波梯队的日军轰炸机继续轰炸,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遭到了攻击。一架日机轰炸完一号营地后转向西北皮尔岛,对泛美航空的设施进行了攻击。攻击开始的时候飞行员康德曼和格雷福斯已经穿好了飞行服,正在准备执行给“快剪”号的护航任务。听到警戒哨发出的信号后,两人立即奔向自己的战机。格雷福斯刚刚爬进座舱,他的飞机就被一颗炸弹直接命中,瞬间变成了一团火球。康德曼在自己的飞机旁被日机的机枪子弹扫倒,接着一颗炸弹命中了属于他的那架“野猫”,飞机掀起来后残骸重重地砸在康德曼身上。8架战斗机中4架被当场炸毁,3架中弹燃烧,1架严重受损。日机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轰炸,于12点10分返航,离开的时候还摇晃机翼表示“万岁”并以示对美军的侮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暴露了诸多缺陷。首先地空联络不通畅,轰炸已经开始了,然而在天上巡逻的F4F战斗机没有收到一点预警。其中的两架F4F战斗机上升到英尺(米)的高度躲避糟糕的天气,飞行员是金尼中尉和汉米尔顿技术军士(TechnicalSergeantHamilton)。直到他们要返回威克岛时,金尼中尉才发现远处下方有两架轰炸机。他和汉米尔顿下降高度穿过云层,发现威克岛上浓烟滚滚,日军轰炸机早已扬长而去,怎么也追不上了,于是他们才降落到岛上,另外两架战斗机直到降落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次,地面的防空力量的反击也不到位,首先发现敌机的路易斯中尉所在的阵地上虽然有4门炮,但只有两门做好了开火的准备,而且阵地上没有测高仪,所有的射击数据都是路易斯估计的,准确性可想而知。相当多的高射炮和.50机枪开火了,只不过击伤了几架,没有击落敌机。日机所带来的的损失和伤亡也相当惨重:地面上的8架F4F战斗机有7架完全被炸毁,8号机备用油箱受损也需要经过修复才可以使用;埃尔罗德上尉在着陆时螺旋桨打到了残骸上导致弯曲,无法使用了,整个中队只剩下了3架飞机可用;用于联络的无线电受损无法使用;存有2加仑的航空汽油罐被引爆,现场顿时一片火海;50加仑的燃料桶被引爆,烧毁了中队的帐篷和里面的工具、备件;两名中尉飞行员格雷福斯和霍尔顿(LieutenantsGravesandHolden)被当场炸死,康德曼上尉受重伤,第二天不治身亡。有3名飞行员受伤,分别是普特南少校、塔林上尉(CaptainTharin)和参谋中士亚瑟(StaffSergeantArthur)。另外还有23名地勤人员被当场炸死或者因伤势过重阵亡,11人重伤。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单位的人员伤亡,大量设施被毁,防空战完全失败。威克岛上乱作一团,长官们指挥着后续的工作,那3架完好的战斗机被马上送上了天,防止日军的突然袭击。普特南少校失去了所有的航空机械师,包括工程军官格雷福斯(他同时也是飞行员),于是普特南任命金尼中尉接替格雷福斯,技术军士汉米尔担任助理,两人负责维修保养现有的飞机。他们只能从被毁战机中拆下仍堪一用的零件储备起来,整个晚上他俩和其他临时维修员都在设法修复飞机,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修好了一架,威克岛上可用飞机达到了4架。普特南又任命弗罗伊勒(CaptainFreule)重整军械,克利威尔少尉(LieutenantKliewer)负责无线电通讯,埃尔罗德上尉和塔林上尉负责监督散兵坑、掩体和步兵防御工事。另外继续建造飞机掩体,并在飞机跑道上每隔英尺(46米)布雷,而且机场周围空地上都用推土机推出了深沟,防止敌机机降突袭。大型建筑设备要相隔一段安全距离,放置在机场对面。考虑到日机黎明从马绍尔群岛的基地起飞,大概正午可以到威克岛,普特南少校和坎宁安少校商议后决定:除了早晚两次巡逻,再在中午增加一次。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很多次空袭,空袭结束后日军还会登陆,每个人都不知道能否活到第二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欢迎各位读者们朋友圈转发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3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