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儿童梦想的合伙人光影笔记

做儿童梦想的合伙人

——教育电影观影随感

王媛

如果说,学生就像一粒粒尚未磨制的稻米,那么,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将它们加工成精米。如果有一粒米残破或断裂,老师会将它剔除还是帮助他磨砺成精米呢?

泰国微电影《碎米老师》讲述了发生在泰国碎米学校里的琴老师和她的学生的真实故事。这里的学生都是最边缘化的孩子。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有的吸毒和贩毒集团联系,有人生错位的失足女孩,有没有身份无法入学的孩子。琴老师始终在陪伴和激励着他们:“要坚强的活下去,让别人看见你的美好。我相信你有美好的前途。”

有位哲人说的好,一个人的内心同时住着一个天使和一群魔鬼。教育就是要唤醒天使战胜魔鬼。“碎米”孩子,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碎米”孩子们是更需要天使战胜魔鬼的群体,是更需要爱的教育的群体。教师把一粒“碎米”磨砺成精米,比把一粒“好米”研磨成精米,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个仅仅只谈爱的老师,也许是缺乏专业智慧的。所以,老师面对这样的“碎米”学生,还应该想得出办法,解决得了问题。既然选择了讲台,最美的姿态,就是教师带着不完美的学生向光生长,彼此成就。

做教师,一定要有职业梦想

我曾经问过身边很多教师,梦想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常是:“啊,梦想,太陌生了。太高大上了。哪里还有梦想,过好眼前的日子就是梦想。”

我不相信。一个没有梦想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有梦想的孩子?一个不能规划自己职业和人生的教师,怎么能帮助学生规划好人生?没有这些,只能是纸上谈兵,更遑论挥斥方遒。

多少老师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中,疲于应付,眼睛只能望见亟待完成的任务,渐渐忘记了远方的梦想。人说,不能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我想说,没有梦想的人生也不值得过。平淡一日,重复一生,索然无味。身为教师,我们一路走来,身后留下了什么?又给了自了什么?

没有学生的教师,就像无源之水,我们的成长依赖于学生。有教育家说,一百个教学案例足以支撑起一个优秀的教师。这更深刻印证了教师的成长必须是站在学生的肩膀上的。一个站在学生肩膀上的教师怎能没有梦想呢?

我们常说教师要安贫乐道。乐,其中含有体验喜悦感、成功感,体验被需要的心理满足感。做有梦想的老师,敢于挑战,敢于拼搏,在攀爬中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以此乐为荣。

做教师,就该有职业梦想,做一个平凡而精彩的教师,是我们助力飞翔的姿态。

有梦想的教师才能唤醒学生梦想

哲学家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我们每天都是崭新的。学生每一天都在全方位成长,认知在更新,情感在丰满,学生的今天不同于昨天。我们的今天也不同于昨天,我们每天在阅读经事遇人,思想越渐成熟丰盈。面对每天崭新的自己和崭新的学生,用一成不变的行为和波澜不惊的思想来应对,怎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怎能点燃学生的热情?怎能对得起鲜活的生命?怎能激起教育的动力和梦想?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年华?

最好的教育就是示范。影片《热血教师》中克拉克老师说:“我告诉我的学生要勇敢。要冒险,我想我也应该这么做。”因为梦想,他放弃优越的岗位选择远离家乡,来到纽约做教师;因为梦想,克拉克老师把全校最差的班级,磨砺成为最优秀的班级。影片《嗝嗝老师》中嗝嗝老师因为梦想,在一次次碰壁后,仍然坚守教育之路;因为梦想,仍然接手在贵族学校里因特殊情况而存在的贫民班,把这些被人看不起又自暴自弃的孩子们磨砺成了全校的榜样。

你看,有梦想的教师会成就有梦想的学生。

做学生梦想的点灯人

1

点亮信任享受安全感

“碎米”孩子往往内心有或多或少的阴影,倔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自卑脆弱的心。教师要破除学生心里原有的“所有人都觉得我是失败的,我是不受欢迎的”的壁垒。对学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用更多的同心理去触摸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他们在我们面前放下戒备和抵触,从心里真正接纳我们、信任我们,找到情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影片《嗝嗝老师》中,在学生面临被开除的时刻,嗝嗝老师和学生站在一起,把责任全部揽下,始终为学生争取最大的权利,成为学生信任的依靠。影片《热血教师》中,克拉克老师的第一节课,学生非常不尊重他。面对学生的挑衅,老师没有发火,而是提出的第一条班规:“我们是一家人,我要成为你们的家人,你们也要成为我的家人。”

谁说孩子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呢?老师做的这一切,都默默地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被老师的勇气、责任和担当所震惊所感动,心窗慢慢打开,信任的种子在悄悄地发芽。只要认定这真正属于自己的“老师”,孩子们就像一只只隐藏在硬壳里的小蜗牛那样,觉得周围是安全的,会慢慢地怯生生地伸出触角,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

2

放下师道尊严加入学生的“团伙”

教师应该是个既有童心又成熟的“儿童”,和学生秘密结盟成共同体,加入学生的“小团伙”,成为学生的“合伙人”或“孩子头”。

影片《嗝嗝老师》中嗝嗝老师得知学生之间打赌,要成功赶走她。她主动提出要参与这个赌,并附上自己的钞票。她被捉弄过很多回,甚至被学生摔倒在讲台上,仍然坚持不发作。嗝嗝老师顺利通过了孩子的考验,成功加入了这个团伙,成为这个团伙的“孩子头”。

影片《热血教师》中克拉克老师别出心裁,用游戏的方式交换知识,让学生接纳自己。老师提出了游戏的规则:“如果我今天学会跳绳的话,你们就要和我进行交换,学会一个知识”。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接纳老师一起玩游戏,老师名副其实的成了“孩子头”。同样的,孩子们喜欢活动,克拉克老师把历史知识变成“饶舌”,在动感的旋律中,和学生一起嗨唱,让孩子们记住了历史事件。

然而,当教师的,常常因为要有“体统”,会把自己装进套子里,失去了很多加入学生“团伙”的教育机会。克拉克老师也同样遭到质疑:“你不觉得和学生玩这个,有失体统吗?”

有没有失体统,还是应该问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比所谓的“体统”,重要一百倍。《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那些有“体统”的老师,最后失去的恰恰是“师道尊严”;而在《地球上的星星》中,那个毫无“体统”可言的代课教师尼克,却赢得了所有学生,尤其是赢得遭父母嫌弃的伊夏的尊重和信任,发掘了伊夏的绘画天分,并由此转变了一个感统失调的孩子的命运。

做个温柔的、亲近的、有趣的、好玩的、智慧的老师,比“有体统”重要一千倍。

3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学生逆反的时候,真可谓“油盐不进”。此时强扭不行,会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学生的逆反情绪如泛滥的黄河水,堵是堵不住的,堵的结果是越来越糟糕。教师应该在疏导过程中,慢慢渗透自己的观念。

克拉克老师和嗝嗝老师面临的情况非常糟糕,学生抱团铁了心要把老师赶走,看老师笑话,出老师洋相。以至于随着时间推移,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局面,一度失控,不好扭转。怎么办?

克拉克老师说:“今天学习语法,如果你们能够听15秒的课,我就喝一杯奶,你们今天也许会看到我吐。”学生哗然,聚精会神地听课。当然克拉克老师也是吃了不少苦。你看,这就是老师利用想看老师出洋相的逆反心理,成功地教授了第一堂课。有了转机,顺势而为,事情就好办了。接下来的一切,慢慢水到渠成。

4

以学校为圆点以学生活动为半径

教育不止在课堂内,要延伸到学生的一切活动中。每一个“碎米”孩子的背后,都应有一个“不一样”的家庭。对“碎米”孩子,看看他们在学校之外,还承受了什么呢?

嗝嗝老师、克拉克老师、尼克老师,这些成功教师做了同样一件事情,就是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家访,深入到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当学生在家中遭受暴力,浑身是伤躺在垃圾堆里的时候,是克拉克老师家访,寻找到他。孩子哭喊着:“我该去哪里啊?”老师说:“我会帮助你的,我不会离开你。”

当发现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的时候,是克拉克老师家访,看到学生家务繁重没有时间写作业;

一个被父母唾弃近乎自闭的孩子,是尼克老师家访,发现了孩子有非凡的绘画才能,让父母明白儿子学习差真正原因是有读写障碍。

家访,让克拉克老师有机会陪伴好赌的学生,用赌纸牌方式吸引学生做数学题;

家访,让嗝嗝老师在学生居住的贫民窟里,把孩子召集在房顶上、车站里教学;

……

真正爱学生的老师,是把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放在心中的人。这样的教育,怎么能不成功呢?

5

敢于做梦,引爆小宇宙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才能,鼓励他们敢于做梦,做一个逐梦的人。老师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引导,给予鲜花和掌声,把孩子推向前台,站在正中央,让孩子在聚光灯下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

嗝嗝老师以粉笔划动的声音为例,生动地让学生明白,不至跬步无以至千里,做出一点点的小改变,就会完全不一样。既然是小改变,为何不挑战一下呢?学生的心,在那一刻走出了迷雾,走向了归途。克拉克老师对“所有人都觉得我是失败者的”孩子说:“你能做好你想做的任何事。”孩子回答:“我想当医生。”那一刻,梦想之灯擦亮了火花,梦想如同光芒照进了学生的心里。

梦想如同北极星,永远在天空灼灼生辉。唤醒学生的内驱力,爆发自体小宇宙。让学生在相信自己、我要成长的轨道上一路奔跑,向光生长。

6

来一场有仪式感的梦想约定

当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梦想被点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抓住教育契机,和学生来一场有仪式感的约定。

克拉克老师给孩子们送来了插着满满蜡烛的大蛋糕,说:“我们今天点燃的是希望是梦想,跳下去是飞的感觉。在教室里,我们每天也是在攀岩,是该跳下去的时候了,享受飞翔的感觉。这个蜡烛点燃,象征着我们一起努力,你们可以看到比你们梦想的还要多。”

在梦想的路上,有时需要和过去的自己郑重告别。嗝嗝老师说:“写下你最恐惧、最害怕的事,我们把它叠成纸飞机,让它们助我们飞翔吧。”嗝嗝老师带着学生,站在最高的楼顶上,放飞纸飞机,跟过去做告别。高高放飞的纸飞机,满天飞扬。放飞的不仅是过去,放飞的还是重启的梦想。

这些仪式暗示学生,那一刻,真正的自己开始觉醒;那一刻,真正的梦想开始起航。

梦想合伙人合力展翅飞翔

在所罗门群岛,土著人是怎么伐树的呢?在伐树之前,他们围坐一圈,大声的咒骂这棵树。没过几天,这棵树就自行死亡了。如果我们每天对一棵小树给予赞美,小树是不是会越来越枝繁叶茂呢?

教师站在学生身后,用智慧和温情托起学生梦想;教师站在学生之前,用行动唤醒学生梦想。同时学生的成长和梦想会倒激着教师的成长和梦想,彼此一路坚持,一路成就,向光生长。克拉克老师、嗝嗝老师、尼克老师,正是因为教育的成功,获得了最大的尊敬、待遇和荣誉,同时成就了个人职业梦想。

在教师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是梦想共同体,在寻找自我,追逐梦想征程中,用我的智慧启迪你的智慧,用你的光亮照亮我的光亮,一起朝着光芒和远方飞去。我们坚信一路向前,一定有更远的远方。

结束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4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