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驳风专家在线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5738.html本文转自:李强好书伴读什么才是一流的知识?文:汪丁丁编:木叶汪丁丁,年出生于沈阳,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广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行为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等。▌何为一流知识?我在《思想史基本问题》里有长篇阐述。简要地说,一流知识的特征是,人类在数百年里只有数次机会与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相遇,如果你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你获得了重要性感受,那么根据“怀特海三段论”,你就有了表达自己的这一重要性感受的冲动。怀特海A.N.Whitehead晚年演讲文集ModesofThought前三章的标题依顺序分别是“重要性”“表达”“理解”,并且由这三章构成的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创造性冲动”。在我以往二十年的北京大学课堂上,怀特海这本文集,尤其是它的前五章,始终为认真听课的学生们提供着最重要的思想指导,以至这些内容被我简约地概括为这样两项命题:●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并且进一步简约为这样的“三位一体”的短语:理解、表达、重要性。最后,对这样相互纠缠的三位一体的“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而言,“重要性感受”或许是唯一重要的。我认为,在任何社会里,这也是使教育具有合理性的唯一根据。在其他文章里,怀特海说教育就是让年轻人遇见自己的中年与老年。这句话让我想到“斯芬克斯之谜”,借助于教育,沿时间顺序发生的人生各阶段在同一空间里相遇。▌知识的唯一目的是“让心灵在一切方向上充分涌流”怀特海还说教育的目的是掌握“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艺术,是“理解”,教育的目的包含了宗教性以及风格。总之,散见于各次演讲,怀特海提出了许多基本判断而不给出论证。在他给出论证的判断中,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上述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让时间转变为空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中国、古希腊和近代西方都流行这样的教育。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出身富贵,早年在巴比伦和埃及做学徒。配第WilliamPetty出身很低,凭借聪明才智及运气,游学各国。事实上,霍布斯ThomasHobbes和配第时代(17世纪)的英国,流行所谓“大漫游”GrandTour——根据这一风尚,教育的最后阶段就是到欧洲大陆漫游并与那里的名人交流学问。毕达哥拉斯罗素BertrandRussell建议过两种知识分类:其一是将全部知识划分为“科学”(经验的)、“神学”(超验的)以及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哲学”;其二是将全部经验依照我与世界的关系划分为“直接的”(我的经验)、“间接的”(他人传达给我的经验)和“内省的”。(注:罗素将知识分为:亲知acquaintance和描述description两种)在东方思想传统里有类似的知识分类:其一是可传授的知识(外证的知识)——最接近这一短语的关键词,我建议读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