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中国外长近期掀起“外交旋风”。
昨天(6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于6月6日至9日赴哈萨克斯坦出席“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3次会晤,并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
而就在3天前(6月4日),王毅外长刚刚结束了为期10天的南太之行,实现了对中国建交太平洋岛国的“全覆盖”,同10个建交岛国17位领导人、30余位部长级官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期间中国与岛国签署并达成52项双边合作成果,涵盖应对气候变化、抗击疫情、防灾减灾、绿色发展、医疗卫生、农业、贸易、民航、旅游、地方等15个合作领域。
“一次和平之旅、合作之旅、友谊之旅”,这是王毅外长本人5日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行的总结。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王毅外长的话报道说,中国同岛国的合作将呈现出双边主渠道、多边新平台“双轮驱动”的生机勃勃局面。
关键词:“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王毅外长此行包括:对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萨摩亚、斐济、汤加、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等八国开展实地访问,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进行“云访问”,同库克群岛总理兼外长、纽埃总理兼外长举行视频会晤,并在斐济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这也是外长会机制首次在岛国举办。
梳理发现,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内容,几乎涉及上述所有日程。
太平洋岛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小岛屿国家自身应对气变的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与中国等国家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
去年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上,中方宣布建立中国-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得到岛国热烈欢迎。今年外长会则是双方合作机制化的延续。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合作中心于今年4月底正式开始运行。该中心执行主任陈德正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本身存在短板:
第一,这些国家缺乏足够的国际话语权,它们仅是气候变化恶果的无辜承担者,而导致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是域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太平洋岛国无法从根本上影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政策和执行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协议的力度。
第二,这些岛国缺乏经济支撑,应对气变的资金严重缺乏。
第三,太平洋岛国也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从短期看,为降低恶劣天气影响和防治地质灾害,太平洋岛国缺少必要的气象监测预警设施;从长期看,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影响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问题,保障现有生存区域、扩大居住岛屿面积,使原来无法居住的岛屿变得宜居等,这些也需要新的基础设施。
年1月18日,卫星图像显示汤加火山喷发前后对比,住宅和建筑覆盖火山灰。5月31日,汤加国王图普六世在会见到访的王毅外长时表示,中方在汤加遭遇火山、海啸、断航、疫情四重挑战时万里驰援,得到汤加人民广泛赞誉和衷心感谢。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高度重视岛国在气变问题上的特殊处境和关切。除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合作中心外,还举办面向岛国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南南合作培训班、向岛国援助多批应对气变物资、与岛国分享海水稻和菌草等先进种植技术……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支持岛国应对气变问题,也切实帮助岛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说,对待岛国朋友,中国讲一个“实”字。
华盛顿和堪培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