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首个国产霍奇金淋巴瘤PD1单抗

继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之后,12月27日,国产抗肿瘤新药研发领域再传喜讯:首个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PD-1单抗药物——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以下简称信迪利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上市。

信迪利单抗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由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生物)研发生产,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拥有全球知识产权,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并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准上市。“这是我们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创新生物药。该产品从今年4月16日申报,到获批上市仅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它能够成功上市,离不开各级药监部门对临床急需创新药的重视。”信迪利药品注册申报负责人、信达生物制药注册事务部副总裁易博深有感触地表示。

临床获益显著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6.68/10万,居各类癌症发病率第8位,且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其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是一种较罕见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20~40岁,为青年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年我国cHL发病率为0.4/10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尽管联合化疗和放疗的初始治疗使得cHL治愈率较高,但一线治疗后仍有15%~20%的复发率,复发的肿瘤即为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cHL),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因此,R/RcHL患者迫切需求创新治疗药物和方案。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负责人介绍,信迪利单抗为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IgG4)型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单克隆抗体。临床数据显示,本品可为R/RcHL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安全风险可控。因此,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该产品上市。

“与在实体瘤观察到的结果一样,信迪利单抗在血液肿瘤中也具有接近%的PD-1受体占位率。据最新统计数据IWG标准评估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超过85%,疾病控制率达98%,在各个不同的亚组人群中均可看到明显疗效,安全性良好。”易博透露说,信达生物已与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记黄埔医药”)达成全球临床合作,评估信迪利单抗与和记黄埔医药VEGFR抑制剂呋喹替尼联合治疗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表示:“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信迪利单抗是具有国际品质且高性价比的创新PD-1抑制剂,它的获批达成了中国创新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作出贡献的初衷。”

技术指导助力“零经验”申报

听到信迪利单抗获批的消息后,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苏州园区局)食品药品监督总监陆锃兴奋不已:“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年10月,《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发布后,苏州园区局收到一封“求助信”:信达生物致力于研发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第一次申报产品上市注册申请(NDA),正值国家药监部门集中受理相关品种且要求申报资料采用CTD格式,希望得到药监部门的具体指导。

“我们很快进行了反馈。”陆锃介绍说,苏州园区局迅速分派5名审评专家,指导协助信达生物准备NDA申报资料,帮助其进行数据核查。在准备NDA申报资料、生产现场检查和药品GMP认证检查期间,江苏省、苏州市药监部门专家团队多次深入企业,帮助其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流程问题,并进行药品GMP认证技术指导,大大加快了该产品的上市步伐。

“更为可贵的是,今年7月和9月,苏州园区局还协调邀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专家,实地指导PD-1/PD-L1类抗体药研发生产和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帮助园区所有PD-1抗体研发企业深入了解这类品种的审评审批流程、标准和要求,为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创造了直接与审评专家沟通对话的机会,也让监管部门实地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易博表示。

高效配合科学审评

在技术审评环节中,药审中心协调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统计与临床药理4个专业审评;肿瘤适应证审评团队,及时与申请人沟通,有力地加快了品种审评。在国家药监局统筹协调下,药审中心与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中检院积极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推动临床核查、生产现场检查和技术审评同步开展。

核查中心接到检查任务后,第一时间和企业沟通,商定商业批规模的动态生产计划,迅速组建临床核查工作组和生产现场检查工作组。“7月16日企业启动第一批细胞株复苏后,2个月内我们完成了3批原液和3批制剂的生产现场检查工作。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9~10个小时。”核查中心药化检查处负责人曹轶表示。

中检院单抗室负责人王兰研究员告诉记者,中检院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标准复核并出具检验报告(常规需要4个月),加快了后续审批进程。

核查期间,9位专家先后奔赴3个城市,对每位受试者病例资料进行逐项核查,从受试者知情同意、伦理、用药、实验室检查、疗效评估、合并用药、不良事件报告到中心影像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扫描”。

“在整个审批过程中,各部门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坚持在产品质量上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又在程序上给予我们高效务实及时的指导。对企业来说,整个注册过程不仅是审核审查,更对企业的临床研究、药学研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注册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与指导。”易博表示。

据了解,在政策指引下,目前国内企业创新生物制品研发热情高涨,已有余个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部分品种已完成临床研究,即将申报上市。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陆悦

新媒体编辑:郭厚杰

统筹策划:刘爽

赞赏

长按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1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