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
园艺康养
藿香对于普通人来讲,是相对生疏的一味中药材,但是提到有它组成的藿香正气水,知道的人应该会相当的多。那藿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吧!
藿香介绍藿香,学名:Agastacherugosa(Fisch.etMey.)O.Ktze.;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原产东南亚,因生长广东而得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富含挥发油,有独特香气,茎四方有棱,木质化,多分枝,叶子对生,心形边有锯齿;花呈穗状,多紫红,很少开花,多扦插栽培。又有同科国产藿香,开花结子,遍布南北,称土藿香,茎分枝少,叶子带尖儿,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
药典规定的藿香为广藿香,为了规范名称,饮片藿香都改成了广藿香;土藿香未被药典收录,民间多用,土藿香处处有之,由于价格低廉,所以被拿来冒充广藿香。
藿香的本草变迁藿香这味药,原产自东南亚,有文字记载的藿香出现在汉代。三国时期的吴国出了一位航海家,叫康泰,功劳绝不亚于郑和,但鲜为人知,康泰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航海到东南亚的旅行家。他写了本书叫做《吴时外国传》,书中这样记载:
从波辽国南去,到屈都干国,土地有人民可二千余家,皆曰朱吾县民,叛居其中。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出藿香。
都昆就是现在马来西亚的丁家奴,那里产的藿香就是广藿香,由于藿香香气浓郁,在汉晋时期,主要作为香料使用,当时藿香仍以进口为主,人们对它缺乏认识。
到了宋朝,人们对藿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岭南等地(广东)开始有人种植藿香,不过引进的藿香由于水土变迁,不爱开花,所以人们总结出插枝繁殖的技术。也同样是宋朝,藿香被正式收录到了本草著作中,首见于《本草图经》。
宋·本草图经
藿香,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曝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从宋至今,一千多年,藿香入药历史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比起来,晚了至少一千多年。由于藿香不见《伤寒》《金匮》,历代医家对其阐述并不多,连明朝的《本草纲目》对藿香记载也吝啬于笔墨。真正让藿香闻名的,还是宋朝一本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记载了一个方子,用到了藿香这味药,使得藿香家喻户晓,这个方子就是“藿香正气散”。
明清以来,藿香的应用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下,出现了很多伪品。明朝末年的一本本草著作《本草乘雅半偈》称江浙一带也产藿香,还声称“亦可子种”,这一下就露馅了,因为广藿香很少开花结果的,都是插枝生长。
据此,人们推断,土藿香从明朝末年已经开始应用。到了清朝,江浙一带的温病学家还常常用“鲜藿香”,凭借当时的物流,无法把鲜广藿香快递到江浙,所以温病学派所用之藿香应该多是土藿香。至于现在的药典,还是按照古代的药用习惯,将广藿香列为正品。
藿香使用价值1、药用价值
藿香的茎叶可入药。性微温,味辛甘,具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和胃止呕、快气和中、健胃祛湿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发热、风寒感冒、胸闷腹胀、胃寒疼痛、呕吐、泻痢、口臭等症,但阴虚火旺者忌食。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2、营养价值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每g嫩叶含水分72g、蛋白质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胡萝卜素6.38mg、维生素B10.1mg、维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维生素C23mg、钙mg、磷mg、铁28.5mg、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3、食用价值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4、园林价值由于藿香本身是一种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将藿香与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进行搭配,运用到一些盲人服务绿地,可以提高盲人对植物界的认识。藿香绿化带多用于花径、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藿香功效1、化湿脾、理气和胃: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止呕止泻: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祛暑: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发汗解表: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5、明目:维生素A对眼睛的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视网膜视杆细胞感光物质。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预防夜盲。
藿香与薄荷同是唇形科植物,都含挥发油,具有独特的芳香,二者有时混用,很多地方采集新鲜的藿香当作烹饪调料,炎炎夏日,采几片藿香嫩叶泡茶,不失为解暑佳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藿香夏日汤饮吧!
藿香汤饮
藿香佩兰二花汤做法:藿香、扁豆花、佩兰、银花各9克,白糖适量。将上述诸品共入锅中,水煎1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溶化即成。每日1剂,连服3—5日。
功用:散热解毒。治疗暑湿伤表型流行性感冒。
藿香粥做法:广藿香末1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入锅中,加水煮粥,待米花将开时,加入藿香粉,再炖至粥熟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剂。
功用:解暑祛湿,开胃止呕。适用于夏季感觉暑湿之邪,发热胸闷,食欲不振,呕恶吐泻,精神不振等症。
藿香七鲜茶做法: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鲜芦根、鲜石斛各10克。上述七味洗净切碎,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煎汁去渣即成。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用:芳香化浊,清凉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小儿夏季热之发热口渴等症。
藿香菊豆英草汤做法:鲜藿香12克,鲜佩兰12克,野菊花10克,绿豆衣12克,蒲公英12克,生甘草6克。将上述诸药共入锅中,加水毫升,煎至毫升。10岁以下儿童药量减半,加水毫升,煎至毫升。代茶饮用。
功用: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痱子等症。
藿香荆芥防风粥做法:藿香5克,荆芥5克,防风10克,粳米50克。将荆芥、防风、藿香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再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连用3—5日为一疗程。
功用:驱邪解表,和胃止呕。适用于外邪犯胃引起的呕吐。
懒人支招藿香正气水是很多家庭必备之药,不仅仅用来解暑,也最常用于胃肠感冒、饮食不当引起的拉肚子、呕吐等,但是很多人也因为它的气味难闻而喝不下去,其实,香港很多知名清热胃药也是由藿香炼制而成,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来源:园艺康养(有改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