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海洋你知道是哪十个常考的海岸地貌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世界十大海以面积排名如下:

1、珊瑚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2、阿拉伯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3、南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4、威德尔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5、加勒比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6、地中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7、白令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8、塔斯曼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9、鄂霍次克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10、巴伦支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1、珊瑚海

珊瑚海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南太平洋的属海,在澳大利亚东北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海,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以东,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岛以西,所罗门群岛以南,南北长约2,公里(1,哩),东西宽约2,公里(1,哩),面积4,,平方公里(1,,平方哩)。南连塔斯曼海,北接所罗门海,东临太平洋,西经托里斯海峡与阿拉弗拉海相通。

2、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为印度洋的一部分。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同印度半岛之间。北部为波斯湾和阿曼湾,西部经亚丁湾通红海。

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南面即印度洋。向北由阿曼湾经过荷姆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向西由亚丁湾通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包括亚丁湾和阿曼湾在内面积万平方公里(1,,平方哩),最深处为米。平均深度2,公尺(8,呎)。为世界性交通要道。

3、南海

南海因位于中国大陆南边而得名,南海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近代有人从英语“TheSouthSeaofChina”译为中国的南海、中国南海、南中国海,并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

南海是中国的最大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米,但最深处却有米。如果把4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米的距离。南海有四个群岛,分别是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南海面积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也就是九段线之内的有万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米。

中国南海国土包括大陆、岛屿和干出礁这些陆地及其沿岸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域,这些水域有人叫作“蓝色的国土”。南海诸岛陆地面积较小,为.5平方公里。据《海洋法公约》测算,1个远离大陆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岛,则至少可以拥有平方公里的领海和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

4、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大西洋最南端的属海,深入南极大陆海岸,形成凹入的大海湾。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海。中心点地理坐标大致为南纬73°,西经45°。南临南极半岛,东为科茨地,最南是广阔的菲尔希纳和龙尼冰棚前方的冰障。海域经常被厚冰覆盖。

5、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间的一个海,它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是一连串从墨西哥湾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的岛屿(西印度群岛),包括北部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波多黎各和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其南部是南美洲北部的几个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其西部是中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包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伯利兹、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

加勒比海的全面积为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最低点是古巴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达米,也是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陆间海。加勒比海的名称来自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土著居民加勒比人。

加勒比海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集中地之一。西印度群岛是世界上第二大群岛,岛屿数量仅次于亚洲的马来群岛。其中古巴岛是最大的岛屿,其它还有海地岛、波多黎各岛等大陆岛,其它多数属于珊瑚岛,风景秀丽,充满热带风情。

6、地中海

地中海被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东西共长约0千米,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千米,面积(包括马尔马拉海,但不包括黑海)约为2,,平方公里(,平方英里),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平均深度米,最深处1米。盐度较高,最高达39.5‰。地中海有记录的最深点是希腊南面的爱奥尼亚海盆,为海平面下5,米(16,英尺)。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

7、白令海

白令海是太平洋沿岸最北的边缘海,介于(66°31′N,51°22′E)之间,海区呈三角形。北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南隔阿留申群岛与太平洋相联。位于太平洋最北端的水域。它将亚洲大陆(西伯利亚东北部)与北美洲大陆(阿拉斯加)分隔开。年丹麦船长白令航行到此海域,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白令海面积万平方千米。多风暴和雾,结冰期长达6-7个月。鱼产丰富,多鲑、比目鱼等。北部大陆架有石油和天然气。

8、塔斯曼海

塔斯曼海是西南太平洋属海。位于新西兰以西,澳大利亚以东。北以南纬30度纬线连珊瑚海,西南经巴斯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海域宽约2,公里,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东有科克海峡(新西兰南、北岛之间)与太平洋相通。不同的洋流使塔斯曼海南部通常为温带气候,北部为亚热带气候。位于这个地带的西风称咆哮西风带(roaringforties,又称四十度带),塔斯曼海以多风暴闻名。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之间有海洋航线,其经济资源包括渔产,以及巴斯海峡东端吉普斯兰海盆中的石油蕴藏。

9、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大部分为东北亚的不同地形区所围绕。鄂霍次克海西濒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海岸,南起黑龙江河口湾,北至品仁纳河口。东以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为界,南抵日本的北海道,西南至俄罗斯的萨哈林岛。鄂霍次克海覆盖面积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公尺(尺)。

10、巴伦支海

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名字取自于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由于海流关系,南部海面终年不结冰。9月更是全面解冻。巴伦支海的地理位置靠近欧洲大陆的一个海域。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东北。南接俄罗斯;北界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东北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东至新地岛;西迄熊岛一线。面积.5万平方千米,海水总体积32.2万立方千米,平均水深米,最大水深米。海域南部大陆一侧为大陆架,面积达万平方千米;中西部横亘着熊岛海沟等几个深切海沟,深~米;北部局部海底有台地;东南多浅滩。海底覆盖着沙和淤泥。

海洋大约占地球面积的71%。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世界海洋之最排名,仅仅包含海,不包括大洋。

1、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珊瑚海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以东,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岛以西,所罗门群岛以南,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

2、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土耳其,平方公里)

马尔马拉海,史称普罗波恩蒂斯。土耳其内海,土耳其亚洲和欧洲部分分界线之一段,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

3、最大的陆间海:加勒比海(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加勒比海,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个海,全面积.4万平方公里。

4、最深的海:珊瑚海(太平洋,平均深度米)

这里指的是海,而非大洋,由于上面最大的海介绍了珊瑚海,下面直接介绍大洋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5、最浅的海:亚速海(欧洲,平均8米,最深14米)

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西临克里米亚,北临乌克兰,东临俄罗斯。南临刻赤海峡,与黑海接壤。

6、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欧洲,海水盐度只有7~8‰,各个海湾盐度更低,只有2‰)

7、最咸的海:红海(北部盐度有42‰)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现狭长型。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是盐度最高的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8、最年轻的海:红海(0万年历史)

红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

9、透明度最大的海:马尾藻海(北大西洋,最大72米)

马尾藻海位于北大西洋环流中心的美国东部海区,约有2海里长、1海里宽。

10、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亚洲,面积万平方千米)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海湾。

孟加拉小镇水草河流浓墨重彩似油画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

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直至距今6~7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了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当今人们所见的各种海岸地貌。

研究简史

19世纪以前,海岸地貌的研究处于地形描述和积累资料的初始阶段。

年,D.W.约翰逊的《海岸过程和海岸线发育》,开辟了海岸地貌的专门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来,海岸地貌研究进入动力机制研究阶段。

苏联津科维奇的《海岸发育的基本理论》(),从动力学观点阐明海岸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

英国C.A.M.金的《海滩与海岸》(),系统地记述了海岸地貌发育的动力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岸地貌研究已从定性的描述向着定量的方向发展。

塑造因素

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波浪作用

波浪作用为塑造海岸地貌最积极、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海浪冲击海岸,压缩岩石裂隙中的水和空气,海浪离开岩壁的瞬间,裂隙中水和空气又急剧硫胀,导致岩石粉碎,岩壁剥落。蚀落的岩屑在波浪卷带下,又撞击岩壁,磨蚀岸坡。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尤其具有较大波高和波陡的暴风浪,对海岸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又塑造多种堆积地貌。

传入近岸的波浪,因水深变浅而变形,水质点向岸运动的速度大于离岸运动的速度,形成近岸流。近岸流作用产生水体向岸输移和底部泥沙向岸净输移。在波浪斜向逼近海岸时,破波带内则产生平行于海岸的沿岸流动。这样,由向岸的水体输移和由此产生的离岸流、沿岸波浪流、潮流构成了近岸流系。此流系海水的流动所产生的泥沙强烈交换,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积地貌。

潮汐作用

潮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范围。

在由细颗粒组成的泥质海岸带,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生物作用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发育,构成珊瑚礁海岸;在红树林和盐沼植物广泛分布的海湾、河口的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后者是平静、隐蔽的海岸环境,细颗粒物质易于堆积。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气候因素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等条件的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态,并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类型

从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

海蚀穴

在有潮汐的海滨,高潮面与陆地接触处,波浪的冲淘作用形成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称为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陡壁,称为海蚀崖。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互相贯通,

称为海蚀拱桥(或海穹)。海蚀崖后退过程中遗留的柱状岩体,称为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海浪重新冲淘崖壁下部,形成新的海蚀穴。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在其宽度增大到波浪的冲蚀作用范围之外时,才停止发展)

海蚀平台

堆积地貌

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形态。

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

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①沙砾质海岸地貌

发育于岬角、港湾相间的海岸,由被侵蚀的物质经沿岸流输送堆积而成。波浪正交海岸传入时,水质点作向岸和离岸运动,但两者的距离不等,导致泥沙向岸和离岸运动。这种横向的泥沙运动,形成近岸的泥沙堆积体,它们由松散的泥沙或砾石组成,构成了沙滩以及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沙堤、水下沙坝等一系列堆积地貌。

沙砾质海岸

波浪斜向到达海岸时,沿岸流所产生的沿岸泥沙纵向输移,使海岸物质在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形成一端与岸相连、一端沿漂沙方向向海伸延的狭长堆积体,称为海岸沙嘴。

沙嘴的形成

若沙砾堆积体形成于岛屿与岛屿、岛屿与陆地之间的波影区内,使岛屿与陆地或岛屿与岛屿相连,称为连岛沙洲。

在一些隐蔽的沙质海岸上,有与岸平行或有一定交角的沙脊和凹槽相间的地形,构成脊槽型海滩。

②淤泥质海岸地貌

在潮汐作用较强的河口附近和隐蔽的海湾内堆积而成,这类堆积体由0.~0.06毫米的细颗粒物质组成。地貌形态较为单一,成为平缓宽浅的泥质潮间带海滩。与更新世冰水沉积作用有关而发育成的泥质海岸,岸外海滨有一列断续连接的岸外沙堤,它以北欧瓦登海最为典型。

德国瓦登海岸

③三角洲海岸地貌

在河口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向海伸突的泥沙堆积体。有呈鸟足状的,如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有呈尖嘴状的,如意大利台伯河口;有呈扇状的,如尼罗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

航拍三角洲

④生物海岸地貌

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海岸地貌类型。

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的堆积,构成了珊瑚礁海岸地貌,主要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基本类型。岸礁与陆地边缘相连,并从陆地向海方向生长,如红海和东非桑给巴尔的珊瑚礁。堡礁与岸线几乎平行,礁体与海岸之间由潟湖分隔,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堡礁;环礁则环绕着一个礁湖呈椭圆形,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大多为环礁。

在茂盛生长有耐盐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的海岸,构成红树林海岸地貌。红树植物有特殊的根系、葱郁的树冠,能减弱水流的流速,削弱波浪的能量,构成了护岸的防护林,并形成了利于细颗粒泥沙沉积的堆积环境,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海岸堆积地貌。

研究意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18余公里,岛屿岸线为00余公里。在漫长的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

中国海岸线图

自古以来,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因此,从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树林

什么是红树林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并非单指某一种植物,红树林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红树林的植物种类有很多,全世界有16科24属84种。其中中国有12科15属37种。

红树林只能生长在地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的潮间带,也就是说它只能生长在地球赤道两边,超过南纬40度和北纬32度以上的海岸带是不能生长红树林的。

世界上的红树林遍见于亚洲、大洋州、美洲和非洲。中国的红树林见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和台湾等省区,其中,海南、广西、广东分布的最为广泛,占全国总面积的94%以上。

海水中的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上,涨潮时,潮间带是被海水淹没的。海水淹没了潮间带,也淹没了长在潮间带上的红树林。这时,海底下有着一片片的森林。

红树林也被形象比喻为“海底森林”。通俗地说:红树林是被海水间歇性浸泡的森林。

红树林是红的吗?

红树林和陆地上的森林一样,是绿色的。人们为什么要称这样的植物为红树林呢?

这是因为红树科植物的树皮含有丰富的丹宁。丹宁是一种化学物质,当它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时,产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很快呈现出红褐色。所以,只要把红树科植物的树皮划破,自然就呈现红褐色来。红树就由此得名。由红树组成的森林,人们自然就称之为“红树林”了。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红树林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强。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近10多年来,先后建立了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8个)红树林保护区15个,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

然而,得到10多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保护的红树林并没幸免刀俎之灾。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万公顷的千分之一。

我国的红树林遭受如此严重的围垦砍伐破坏,而且还在继续遭受破坏,除了少数破坏红树林事件是由于管理不严,被群众的围垦养殖等活动破坏外,大量的还是当地政府的行为。这就不能简单地用环保意识差、对红树林生态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法制观念不强等原因来解释。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

只有提高《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法律地位,使我们的蓝色国土海洋也同陆域土地一样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地控制滩涂海域“无法、无偿、无序”的开发使用状态,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滩涂和海洋资源环境。

我国加强红树林保护

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有“海底森林”之称的红树林资源,特别是发挥红树林在净化重金属、农药、生活和养殖污水能力强,防止赤潮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但由于沿海一些渔民毁林建虾塘,近10年来,广西的红树林面积减少了10%。大量红树林被砍伐、破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5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