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
一、秉承“和谐海洋”发展观应成为双方的共识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空间与宝贵财富。作为沟通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纽带,太平洋为双方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都是对海洋依存度比较高的国家,海洋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秉承“和谐海洋”发展观应成为双方的共识,也是双方建设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基本理念。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具有崇尚和平、四海一家的价值追求,创造了以“海纳百川,和而不同”为底蕴的中华海洋文化圈。这种价值追求,在郑和下西洋奉行明朝“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基本国策中,得到鲜明体现。如宣诏颁赏,增进友谊;调解纠纷,和平相处;树碑布施,联络感情;克制忍让,化干戈为玉帛等。
二、夯实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
第一,以《平潭宣言》为基础,积极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全球海洋治理是近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年9月21日,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平潭宣言》,其中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共同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构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机制、开展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减灾防灾、提升海洋技术发展水平。
第二,构建海洋合作的互动平台。目前,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双边互动的平台是“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以下简称“中太论坛”),由中国政府倡议成立的,以促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环保、旅游、立法、教育、农渔业和卫生领域的合作,主题是“促进合作,共同发展”。迄今为止,“中太论坛”召开了两届,每一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中太论坛”对双方海洋领域的合作涉及不多,是一个宏观层面互动的平台。因此,构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海洋合作的互动平台恰逢其时。
2
构建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太平洋岛国远离国际社会的热点地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排斥外来文化。同时,一些太平洋岛国政局不稳,政治生态环境较差,这也是构建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限制因素。除此之外,一些太平洋岛国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偏见。
一、一些太平洋岛国政局不稳,政治生态环境较差
《太平洋地区的土地和争端》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日益增加的政治不稳定、种族间暴力和武装暴乱。自年之后,斐济经历了三次武装暴乱,其中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年。从年至年,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和瓜达康纳尔岛经常发生土族人和来自马莱塔岛移民之间的暴乱。族际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两大族群对土地所有权的争夺,而政治介入加剧了族际冲突,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攻击与反攻击行动。这些冲突增加了相关太平洋岛国的巨大社会、经济和政治成本。数千平民死亡,数万平民不得不移居别的地方。暴力和不稳定阻碍了旅游业和国外投资,使经济变得脆弱。每次危机都破坏了国家的‘社会资本’,增加了不稳定的可能性。”
二、太平洋岛国文化丰富多彩,并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在艾鲁·萨满看来,太平洋岛国是世界上文化最丰富的地区。独特的文化已存在数千年,逐步形成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体系,其中一些与西方文化并不同,比如与海洋航行、船舶建造和传统医学相关的文化。大部分的太平洋岛国土著人想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被认同和保持。这意味着太平洋岛国需要至少一千种语言来满足这种需求。太平洋岛国文化具有两个特性。第一,许多太平洋岛国可以自愿改变其社会身份,一个太平洋岛民可以保持多种身份;第二,不论政治和经济发生如何转型,太平洋岛国文化具有持久性。这也是太平洋岛国文化最重要的特点。
三、域外国家对中国的质疑
莫汉·马利克认为,“中国在南太平洋有着长远的利益。中长期内,中国想挑战并最终取代美国在太平洋的‘保护者’和‘卫兵’的角色。”南太平洋地区不仅是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三岛链”,而且该地区同样有着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因此美国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基地网。美国的海上优势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域外国家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一旦美国与域外国家在南太平洋地区出现军事冲突或摩擦,美国可以封锁该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阻塞域外国家从拉美的能源进口路线。
构建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多个维度。然而,长远来看,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有助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互利共赢,而且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随着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高度赞赏这一理念。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也不尽相同。作为国际社会中特殊的群体,太平洋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且多元的土著文化以及长期被殖民的历史决定了它们的特殊性,因此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关系到命运共同构建的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提出的新思路,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既需要全球路径,也需要地区路径。中国构建与太平洋岛国的命运共同体更需要结合南太平洋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全球路径的基础上,采取地区路径。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积极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构建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打造新型“南南合作”的典范,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构建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需要扎实推进。中国有能力来推动这一进程。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观点
14个太平洋岛国,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他们的一份!
趣谈
你眼中的表情包和爸妈眼中的表情包,天壤之别!
时评
现代化的国际竞赛,比的是“三维”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