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代表性的象形文字圣书体楔形文

二)世界代表性的象形文字:圣书体、楔形文字、玛雅文

当然,象形文字并不是中国人所独自发明或创造的,别的国家或民族的祖先们也创造过其他象形文字。现在,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象形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体、古巴比伦和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古玛雅文字、腓尼基文字、哈拉般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等,为了对象形文字有更多的了解,现将世界一些代表性的象形字介绍如下:

圣书体

圣书体(或称碑铭体,正规体),俗称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体系,它是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它是古埃及最早的文字形式,书写正规,图画性强,使用时间是公元前年到公元4世纪。

“圣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神圣的雕刻”。“圣书”一词反映了希腊人对古埃及文字的最初认识,即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神庙和各种纪念性建筑物上,而且只有少数祭司通晓;而埃及人自己也称之为“神的文字”。

据《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记载,这种字体刻画精致,有时还被涂上亮丽的色彩,书写方向比较自由。当文字发展到了后期,在埃及普及时,文字也发生了简化,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这些字体适合在纸草上书写,但是圣书体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而是与这些字体共存。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到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成了一个“谜”。

直到年初,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这块石碑给解读埃及象形文字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我们讲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所以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是苏美尔及古巴比伦所使用的象形文字。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公元前年之时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据专家说,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

楔形文字最是早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书写,全部楔形符号转了九十度,从直立变成横卧。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很费力。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文字;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元素。

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后来,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这在字母发展史上有所贡献。早期的楔形符号共有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字符具有多重含义,所以有些文词字句的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内容来确定,这显得早期的楔形文字体系显得复杂而难以掌握。尽管如此,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楔形文字一直是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唯一的文字体系,在这区域发展起来的文明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到了公元前年左右,楔形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玛雅文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也是玛雅文明的创造者。

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

玛雅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2年,公元前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一些玛雅小邦。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

直到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成为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传说在公元年以后,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相反的是,玛雅人从未消失,现在仍有三百万玛雅人居住在犹加敦半岛地区,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说玛雅语系的语言,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个中的原因尚是未解之谜。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例如,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艺术价值。

而且,古玛雅人仅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考古学家称这三个符号:一个贝壳代表0一点代表1,一杠代表5。古玛雅人就是用这三个“原始符号”演变出从“0”到“19”二十个递增数字,玛雅数字就是以20来进阶的,现代考古学家称为“20进制”。

关于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观点,将公元前1~年称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年~年为“古典期”,公元年~16世纪为“后古典期”。

玛雅文明的有以下一些特点: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2、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公元初期,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形象在中间,四周附加连缀和语尾变化,计有多个写书符号,3万余个词汇。主要是用树皮纸或鞣制过的鹿皮、石柱、石碑;此外,壁画、木刻、玉雕、贝雕、骨雕和陶器上也有铭文。撰写的内容丰富,有天文、占卜、历法、历史、统治者的生平、世系、医学、植物、动物、地图和战争、结盟等事件的记载。玛雅象形文字古抄本现仅剩3部,分别称作“德累斯顿抄本”、“马德里抄本”和“巴黎抄本”,至今已为专家破译了80%的内容。

玛雅人还有着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和天文知识。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天,现代人测算为.天,误差仅0.天,就是说约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天,而今日计算则为.92天,误差率不到十二秒,每月只有六分钟,在当时没有计时仪,也没有任何天文望远镜或光学仪器,竟然能准确无比地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无论是中国的象形文字,还是其他国家古老的象形文字,都是如画一样美——这些文字不但承担传播文化、记载文明、蕴含智慧,在线条流动与间架布局上,还展现出惊人艺术之美——它们是静态的绘画,无声的音乐,无言的诗歌,穿越时空到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中国古代书论类编》,毛万宝、黄君/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年,P

2、见天下口碑网:《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香港)研讨会纪要》一文,年8月

3、同上

4、《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语言文字类·说文解字》,柴剑虹、李肇翔/主编,九州出版社,年,P

5、《书法与中国文化》,欧阳中石等/著,人民出版社,年,P10

6、同上

7、《国人必知的2个书法常识》,周晓孟/主编,万卷图书公司,年,P4

8、《中国古代文明十讲》,李学勤/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年,P42

9、《中国古代文明十讲》,李学勤/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年,P41

10、龙永芳:《湖北荆门龙王山墓地考古发掘》,《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年。转引自《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农业文明领先中国至少一万年》一文,刘俊男/著,原文载《农业考古》年第1期

11、原文载,安田喜宪:《长江文明的环境考古学》,《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年,第6页。转引自《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农业文明领先中国至少一万年》一文,刘俊男/著,原文载《农业考古》年第1期

12、转引自《关于水族族源和水书形成之我见》一文,梁敏/著,《广西民族研究》年03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10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