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中霍元甲起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作为民族英雄的作用,另一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作用。作为民族英雄,他击败了很多外国大力士和武术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面对自己的过失,无畏地去克服、去纠正自己和自己的错误。这个可以看做是李连杰对霍元甲的重新解释。笔者认为影片中“民族英雄霍元甲”发光的原因就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霍元甲,而这个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民族英雄霍元甲”所需要的一种形象。
年上映的由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对“中国的民族英雄霍元甲”来说在很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这部电影是由中国武术电影界影皇李连杰主演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武术电影界霍元甲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得到认可的。第二,因电影的成功上映和媒体上的各种炒作,“霍元甲是一个在武术界代表‘中国’的民族英雄”这一看法在观众心里变得更加坚定不移。第三,由此霍元甲在死后约年的今天,他的地位得到了正式的认可。比如在年以后他的故乡被改名为“精武县”,并在那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霍元甲纪念馆。因此可以说是李连杰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让人们重新想起霍元甲的契机。
这样看来,一部电影提高了“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大众认知度,也在其地位的确立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霍元甲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身份诞生到大体形象的确立,最后到被大众所公认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报纸、武侠小说、电视剧等媒介,“民族英雄霍元甲”一直到现在都延续着他的命脉。不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电影等属性,“民族英雄霍元甲”在其再现上不得不面临被虚构化。它既然从一开始就依靠大众媒体,那么就无法避免这个结果。
本文将对报纸上刊登过的《记霍元甲逸事》、武侠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等进行叙事分析,阐述这些叙事在“民族英雄霍元甲”的诞生、完成到复活上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个阐述,可以呈现出“民族英雄霍元甲”确立自我形象和获得大众认可的过程。
一、《记霍元甲逸事》与“民族英雄霍元甲”之诞生
根据韩倚松的研究,我们知道《记霍元甲逸事》是“目前最早的霍元甲传”。这篇文章被收录在民国初年的笔记小说集《虞初近志》里,但是从“今年夏,创办精武学堂”这句话来看,该文大概写于年9月霍元甲去世之后到那年过去之前。不过关于该文的作者丕文却鲜为人知。韩倚松说当时有个留日画家鲍少游(-)的字是丕文,所以该文的作者可能是鲍少游,不过现在已经很难去证实了。但是该文写于霍元甲去世没多久,是现存的霍元甲传中最早的文字,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民族英雄霍元甲”诞生的大致情况。
《记霍元甲逸事》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文中介绍了霍元甲“直隶产也。兄弟十人,咸以拳艺名,而君为之冠”、“号称黄面虎”等。第二,文中简略叙述了霍元甲去上海的理由以及他在上海的行迹。那就是霍元甲收到朋友的信后为了和美国大力士(别的记录上都说是英国大力士)角逐去上海的,不过去了上海以后对方因害怕而使得比武告吹。第三,文中记述了东海赵和他的朋友向霍元甲提出挑战而霍元甲迫不得已接受并打败了他们的内容,还描述了霍元甲当时遗憾的心情---“余所以来申者,欲与异族猖獗之力士战耳;至自残同类,非我之志也”。第四,文中提到了霍元甲以鼓励尚武精神为目的而创办了精武学堂,同时还强调了创办的必要性---“欲国强,非使国中人人尚武不可”。第五,文中记述了霍元甲和弟子一起打败来挑战的日本柔道士们的逸事。日方最后一人想向霍元甲下毒手,但却因霍元甲的反击胳膊骨折了。第六,文中记述了霍元甲的冤死。霍元甲服用了日本柔道士推荐的日本医生开出的麻醉药,“致病渐剧而含恨以死”。第七,作家在批文中感叹了中国人不知道提倡和发扬中国国粹---中国武术,并对霍元甲死后,日本人变得更加猖獗感到非常痛心。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篇余字的短文,但是文中把霍元甲与美国大力士的角逐以及比武告吹、与中国挑战者的比武以及取得胜利、创立精武体育会、击退日本柔道士们,直到他冤死等“民族英雄霍元甲”的主要行迹一件不落地拿出来讨论,还鲜明地揭示了“民族英雄霍元甲”与何种意识形态相关联、具有什么意义。文中的霍元甲和三个关键词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个是国家,第二个是武术,最后一个是反日情绪。首先,霍元甲为了和美国大力士的对决来到上海、极力避免和同胞进行比武、提倡尚武精神创办精武学堂等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为了保持国家的尊严站出来和西洋大力士比武,因为国家的富强需要尚武而创办了精武学堂。第二,如果说国家的富强和恢复民族的尊严是他的心愿和目标的话,对霍元甲来说武术就是实现这些心愿和目标的具体手段。他把“吾国固有之国粹”的“吾国之武术”作为手段,不仅仅站出来和美国大力士角逐,还击退了剽窃中国武术的日本柔道士们。而且在“夫有如是精深之国粹,国人不知提倡而光大之”的情况下,他为了提倡尚武精神创办了精武学堂。由此他成了代表中国的武术家,成了通过提倡中国武术来谋求国家富强的民族英雄。不过,“民族英雄霍元甲”的整体形象中还需要增加一点才能变得更加完整。那就是他的反日情绪。在这篇文章的本文内容和作家的批文中反日的立场非常鲜明。文中说了日本武士在比武中对霍元甲下了毒手,最后日本医生杀害了霍元甲。虽然事实上关于霍元甲的死因还存在着疑义,但是文中断定了他的死亡是因为日本人的阴险计谋。由此我们可以明白霍元甲不是一般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掀起反日情绪的悲剧性民族英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霍元甲在死后以一个民族英雄的身份重新诞生,而且这个“民族英雄霍元甲”是一个通过中国武术恢复中国国家尊严的人物;是一个在宣扬中国武术价值的同时,通过教育和普及中国武术来谋求国家富强的人物;是一个因为日本人的阴谋未能实现自己梦想而冤死的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之后,虽然在“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再现上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不过在霍元甲的主要行迹,以及与此相关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和情绪等方面并没有大的变动。可以说这篇文章中“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形象基本上已经形成了。
二、《近代侠义英雄传》与“民族英雄霍元甲”之完成
范伯群不仅说过“《近代侠义英雄传》为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奠下了一块磐石”,还说过平江不肖生的代表作不是《江湖奇侠传》而是《近代侠义英雄传》。这是因为他认为平江不肖生在这部作品中“以爱国的挚诚深情和民族的凛然正气为全书的魂魄,塑造了一代气贯长虹、铁骨铮铮的侠客义士、英雄豪杰的群像”。作品中霍元甲是贯串人物、是最重要的人物。其实这次并不是平江不肖生第一次写霍元甲,他的“《拳术见闻录》里的‘霍元甲小传’就是小说中霍元甲故事的蓝本”。《近代侠义英雄传》里霍元甲的故事是“霍元甲小传”的扩展,可以说《近代侠义英雄传》是平江不肖生关于霍元甲的叙事的完本。
因此,《近代侠义英雄传》里霍元甲的叙事比以前任何叙事都要更具体、更丰富。之前关于霍元甲的叙事中篇幅最长的《拳术见闻录》里的“霍元甲小传”也不过只有余字,而《近代侠义英雄传》里霍元甲的叙事所占的可以说是一部长篇小说的篇幅。理所当然,其中关于霍元甲行迹的记录也比以往任何记录要更具体、更详细。
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完成了“民族英雄霍元甲”的传记。当然在《拳术见闻录》的“霍元甲小传”里可以找到其雏形,但是关于霍元甲的叙事《拳术见闻录》是无法和《近代侠义英雄传》相比拟的。在《记霍元甲逸事》中主要涉及的是霍元甲来到上海之后的事情,而关于霍元甲来上海之前的叙述是非常少的。而平江不肖生把之前不为人知的、来上海之前的霍元甲的逸事描写了出来。比如,霍元甲习武的过程、在天津开怀庆药栈、收刘震声为徒的逸事、与大刀王五和李富东交往的逸事、力挫俄罗斯大力士并把他赶出中国的逸事、与横行于天津的义和团对抗保护基督徒,惩治义和团首领韩起龙的逸事等等,这些逸事在《拳术见闻录》的“霍元甲小传”里都是些简短的介绍,而到了《近代侠义英雄传》中被描述得更为具体和详细。霍元甲传记的完成并不只是意味着向人们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它还意味着霍元甲拥有了成为民族英雄的一种神话。经过《近代侠义英雄传》的描述变得更加具体的与俄罗斯大力士和义和团有关的逸事被重视的原因就在于此。这两个逸事让我们看到了霍元甲具有成为民族英雄的能力和资质。霍元甲赶走了俄罗斯大力士,和在上海与西洋大力士对决告吹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树立霍元甲的形象。另外,他与义和团势力的对抗,告诉我们他的民族主义与排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区别的。事实上,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看,和在上海时的行迹相比,霍元甲的这两个逸事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
可是,在笔者看来这两个逸事很难被看作是完全真实的。如果它们完全是真实的话,陈铁生、卢炜昌、陈公哲等精武体育会的主要人士在记录霍元甲的时候不会不提到,而提到这两个逸事的除了萧茹霖以外就只有平江不肖生了。这两个逸事可以说是“平江不肖生产史实传奇”。当然“史实传奇”适用于作品中有关霍元甲的全部叙事。也就是说平江不肖生基本上都是积极地把历史事实和传奇性相结合,完成了霍元甲的传记,即包括成长、成就、遭遇和悲剧性的死亡等在内的一个“民族英雄霍元甲”的神话。这样,在实际存在的人物霍元甲自身的英雄行迹上借助传奇式的想象,最终塑造出了一个“民族英雄霍元甲”。通过这一过程,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形象。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那就是“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完成并不只意味着一个民族英雄形象的确立,它还意味着霍元甲这个民族英雄形象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在《近代侠义英雄传》出版前,关于霍元甲的叙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传播,只登在《虞初近志》或者《青年杂志》以及武术专刊《拳术》、《精武本纪》等上面,只有一部分知识精英或者武术爱好家们才能接触到。而《近代侠义英雄传》是通过通俗杂志《侦探世界》或者以通俗书籍的形式流行开来的,虽然它的发行量和《江湖奇侠传》相比要小得多,但是即使如此还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霍元甲是通过《近代侠义英雄传》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的。也就是说是《近代侠义英雄传》让“民族英雄霍元甲”被大众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内地放映的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现在被当做了一种经典,留在了大家的记忆中。这部电视剧在年重拍了,新拍的电视剧由郑伊健和陈小春主演,名为《霍元甲》。《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被照搬到了郑伊健版的《霍元甲》中。从“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开始的主题曲就成为一种联想霍元甲的符号。《大侠霍元甲》作为香港电视剧中最早在内地播放的电视剧,把内地观众带到了一种新的视听觉世界,因此它的人气在当时是非常火的。特别是这部电视剧让数十年来被大家遗忘的中国内地出生的“民族英雄霍元甲”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记忆中。就是说这部电视剧起到了让被大家遗忘了的“民族英雄霍元甲”复活的作用。
其实,在《大侠霍元甲》上映十年前霍元甲就已经被搬上了银幕,那就是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在那部电影中霍元甲是以遗像的样子出现的。这部电影是谈霍元甲死后发生的事情,所以电影中霍元甲是以一种“缺席的在场”引导弟子陈真走一条与帝国主义相对抗的路。陈真在这部电影中继承了“民族英雄霍元甲”生前的行迹。从这一点上来看,陈真可以说是霍元甲的现身。不过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向当时的中国内地观众介绍过。内地的观众是通过《大侠霍元甲》第一次接触到霍元甲的。可是因《大侠霍元甲》的叙事策略,霍元甲和陈真同时被内地观众们所认识。
《大侠霍元甲》的叙事基本上是在《近代侠义英雄传》里霍元甲故事的基础上,融合了《精武门》里陈真为师傅报仇的故事。当然它并没有完全照搬《近代侠义英雄传》里霍元甲的故事。电视剧只不过把小说中的霍家是以霍家拳闻名于天津附近地区的武术名家这一背景搬过来,另外结合了霍家拳的霍家和赵家枪的赵家的对立、霍元甲和赵倩男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陈真对霍元甲的误会和反抗、赵倩男的未婚夫龙海生的反民族的恶行等故事完成了24集《大侠霍元甲》。其中霍元甲和赵倩男之间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固执鲁莽的陈真对霍元甲的怨恨和反抗、最后为霍元甲报仇的故事等都给观众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换句话说《大侠霍元甲》是在以真实的霍元甲及其行迹为题材的史实传奇《近代侠义英雄传》的基础上,结合了从《精武门》拿来的霍元甲死后陈真的报仇,加上积极自由地想象而完成的。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看,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和那部在霍元甲再现方面上引起了不少争论的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相比,要更脱离真实的霍元甲。不过,因为这部电视剧是在当时中国内地差不多已经忘记了霍元甲的情况下播出的,所以没有出现关于霍元甲故事真伪的问题。正好相反,这部电视剧却让大家产生了对霍元甲的主要行迹和死因的好奇心,由此出现了重新认识“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倾向。随着这种倾向,出版了名为《大刀王五霍元甲侠义英雄传》的《近代侠义英雄传》再版本、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和晨曲的《霍元甲》等。这样,“民族英雄霍元甲”在中国完全复活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复活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大众媒体的电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电视,“民族英雄霍元甲”可以非常容易地接近众多的观众,不会再轻易地被遗忘。
另外,正如前面所说的,和“史实传奇”《近代侠义英雄传》相比,《大侠霍元甲》中的霍元甲做了进一步地虚构。那么,既然有了相当大的虚构和夸张,是什么要素让我们把电视剧中的“霍元甲”看做“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呢?那就是为人熟知的他的主要行迹,还有爱国爱民的精神以及对待中国武术的自豪感、对待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戒心等观念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构成“民族英雄霍元甲”的核心和必需的要素。因此具有了这些要素的话,即使其他的部分做出再大的虚构和夸张也是可以容忍的。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刻画出来的。今后经过不断变化创作出来的霍元甲也都不会脱离这些要素,而构成“民族英雄霍元甲”的这些核心要素,在《记霍元甲逸事》中已经都具备了。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民族英雄霍元甲”的主要叙事进行分析,考察了其诞生到完成,以及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最后复活的过程。但是“民族英雄霍元甲”在通过《大侠霍元甲》复活后还没受到与他的地位和重要性相符的待遇。而是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民族英雄霍元甲”是在李连杰的电影《霍元甲》中才受到了一些合理的待遇的。霍元甲可以说差不多是在死后一百年才正式被定性为“民族英雄霍元甲”的。
不过,笔者认为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记住。这就是与未来会出现的新的霍元甲形象有关的问题。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中霍元甲起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作为民族英雄的作用,另一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作用。作为民族英雄,他击败了很多外国大力士和武术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面对自己的过失,无畏地去克服、去纠正自己和自己的错误。这个可以看做是李连杰对霍元甲的重新解释。笔者认为影片中“民族英雄霍元甲”发光的原因就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霍元甲,而这个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民族英雄霍元甲”所需要的一种形象。二十世纪的“民族英雄霍元甲”以其爱国心和民族使命感以及抵抗外敌等活动为其存在的理由,不过二十一世纪的“民族英雄霍元甲”却需要抛开这些存在的理由,甚至可以说二十一世纪不再需要“民族英雄霍元甲”,而只需要“英雄霍元甲”。从这一点来看,李连杰对霍元甲的重新解释是非常出色的。霍元甲在今后还会被不断地重新解释,所以非常期待他今后将会以何种形象来表现自己。
本文选自刘京哲《关于“民族英雄霍元甲”叙事之阶段性特点及其作用》,《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9辑》
本期编辑:千陌
刘京哲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