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墳政治臺獨又換祖宗了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pf/a_4305597.html

左起:郁慕明、王炳忠、侯漢廷、龐文楚

大華新聞網12月1日(記者葛晨)紐約報道,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當天中午率領“新黨青年軍”代表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青年委員龐文楚在紐約法拉盛喜來登酒店與記者餐敘,暢談本次紐約之行的演講主旨:“開創兩岸盲點外的新視野”。

"極獨"必然帶來“極統”

郁慕明表示,臺灣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本土的一個小區塊裏邊,臺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絕對根大陸脫不了關系,也絕對不能忽略全球的影響。臺灣只有站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認同上,兩岸才能夠和平發展,兩岸和平才有未來。"極獨"必然帶來“極統”,蔡英文會讓兩岸的統一,進行得更快。

去大陸就業就學人數劇增

郁慕明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受中國大陸,越來越多的家長同意他們的小孩到大陸去念書。有一個調查數據,說20到29歲的臺灣人,能夠接受大陸,願意到大陸就業或者就學的已經達到53%;30到39歲,40到49歲是47%。這就說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大陸的發展和未來。這也是大陸改革開放30幾年,兩岸交流30幾年,突飛猛進的變化,實實在在地吸引了臺灣年輕人。

大華新聞網記者了解到,臺灣聯合報兩岸關系趨勢最新民調顯示,40%臺灣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38%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都創八年來新高。68%臺灣民眾不擔心大陸實力擴張不利臺灣。主張緩統或急統民眾都有近90%看好大陸未來將主導世界。有49%民眾曾赴大陸工作或旅遊,35%民眾表示自己或親友中有人嫁娶大陸籍配偶。

臺獨又換祖宗了

郁慕明談到,這次紐約之行主要想闡述兩岸關系的幾個盲點。比如,“認同”的盲點,蔡英文們不僅僅是去中國化,不僅僅是不認外省人,連本省人、早期移民到臺灣的人都不認了,徹底跑去南島,什麽馬紹爾、圖瓦盧及所羅門群島等國家認親,認祖歸宗,認為南島人才是臺灣人的祖先。蔡英文稱這三國人民和臺灣人都源自南島,期待大家一起追根溯源,一起“尋親”。

據大華新聞網分析,臺灣“原住民”南向認親,抹殺“兩岸一家親”,這就是“空心菜”的“南向認親政治學”和"挖墳政治學"。這些年為了證明臺灣不隸屬中國,獨派做了很多努力,甚至論證臺灣人的DNA和對岸已經不同。

郁慕明說,臺灣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說臺灣人有年的歷史,從年又增加了年,從“西來”,到“南向”,這是什麽歷史?說他們是南島6個國家的祖先,所以跑去認親了。本省也好,外省也好,統統和臺灣沒關系,你們都是移民過來的。臺灣的主人是南島的祖先。在建構“認親政治”的支配下,荒誕不經。

據了解,柯文哲還曾杜撰了一個“杜正勝的同心圓歷史觀”,“以臺灣為中心來看歷史,從臺灣住民的角度來看年的歷史”。其實,杜正勝從未提過“同心圓歷史觀”。杜於年替李登輝推動“國民中學”“認識臺灣”課程,為了把“臺灣史”與“中國史”的教材切開,強調要先教“臺灣史”,次教“中國史”,再教“西洋史”,自稱是“同心圓”教學。

“藍統”、“黃統”和“紅統”

郁慕明笑談,為了和平統一,不怕被人貼標簽,因為已經貼了很久了,貼了很多了。帽子也戴很久了,而且越戴越高。過去曾被說是“藍統”的,現在又被說成是“紅統”的,作為新黨,最早還被說成是“黃統”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兩岸關系的盲點之一:顏色。

郁慕明表示,說到開創兩岸盲點外的新視野,大陸已經有新視野了,看看19大習總書記的講話,他把每一個階段都規劃好了。從社會、經濟、國防和政治層面,年實現全面小康,這是社會層面;年實現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是經濟層面;年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是軍事層面;年,第一個(建國)年,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這是政治層面。這是有規劃、有新視野、有高度、深度和廣度的。相比之下,臺灣,蔡英文領導之下的臺灣,沒有任何新視野。

左起:馬佩華、李春熙、郁慕明、王炳忠、侯漢廷、龐文楚

現在是臺灣人民寄希望於大陸

郁慕明還提到關於“善意”的盲點。他說,蔡英文說(對岸)你要給出善意,你的善意還不夠,這就是盲點。有什麽好善意的,政治是講實力的。很多事情要自立自強,不能靠人家給你善意,人家給你機會。過去是大陸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現在,倒過來了:現在是臺灣人民寄希望於大陸。最近這一年的聲音越來越大。臺灣在年時,臺灣在全世界成年人的平均收入上排名前10,到年,排名退到第21。而大陸在各個層面都是突飛猛進的發展。

大華新聞網評論員哈丹巴特爾說,蔡英文在文化政策上,實行的是"挖墳政策",掘先人的墓穴,哭別人的墳頭;在兩岸政策上,實行的是"挖坑政策",坑殺經貿發展,阻礙民間交流。

拿民粹當民主

郁慕明說,臺灣的另一個盲點是動不動就“打倒”。什麽“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國民黨倒了,臺灣也沒好。拿民粹,當民主。

郁慕明:以前在加州演講的時候,提出五大主張:強中、親陸、愛臺、友美、批日。兩個堅持:兩岸要實行“一國兩制”;兩岸要堅守“一種原則”。

三個敏感人物

郁慕明表示,關於在臺灣“土生土長”的19大臺籍黨代表盧麗安的問題,如果臺灣的政治是真正民主和開放的話,有必要把戶籍取消掉嗎?以前民進黨的那些人經常批評兩蔣時代的同樣做法,現在臺灣更民主更開放了,卻取消了盧麗安的戶籍。

郁慕明還提到臺灣居民李明哲(NGO工作者),在大陸因為涉嫌顛覆國家罪被判刑。他說,人家有證據,一夥人都被抓到了,還是公開審判,還讓你去探視。想想看,如果在美國有類似情況會怎麽樣?或許判得更重。反過來說,民進黨政府抓到大陸學生周泓旭,指控涉嫌間諜活動,你公開了嗎?你有證據嗎?你允許探視嗎?所以,當蔡英文用一個手指指著大陸的時候,其實四個手指都是指向自己的。

新黨青年軍發言人王炳忠

王炳忠表示,我是本省人。祖先在鄭成功時代就到達臺灣了。他還開玩笑說,這也算是生活在反清復明時期的眷村。他認為,大家在臺灣都是臺灣人,到大陸都是中國人,在世界都是中華兒女。這次紐約訪問,準備的演講:“新中華兒女的新世代”,正是放映了自己的實際情形。他是年出生,而那一年正是臺灣解除戒嚴,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的重要年份。所以,他也正是兩岸民間交流、臺灣政治開放以後出生的新一代。所以看到的兩岸關系,正是從對立走向交流的時代。現在兩岸關系出現了新的瓶頸,新時代出生的新世代,對兩岸上一代的歷史情結、對立和對抗有自己獨特的理解的看法。

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

侯漢廷(綽號:遠山)介紹:新黨新思維中心,主要是利用新媒體(網路及社交媒體),關註臺灣,褒貶時政。年3月開始,在網路上拍攝短視頻,取名叫《鬼島那些事》系列短片。一年以來,在兩岸之間已經破了上億點擊率。(記者推薦:YouTuBe上搜索HantingHou或《鬼島那些事》)。很多時候用淺顯易懂、輕松幽默和嬉笑怒罵來評論臺灣時政,抨擊不公不義。比如,批評民進黨政策反復轉彎,就用賽車動畫短片形式,諷刺民進黨政策尤如“發夾彎”一樣反復,後來這個詞,在民眾中開始流行,在媒體上造成轟動。(大華新聞網註:政治上的“發夾彎”,也稱“調頭政治”。調頭是一個政治術語。香港稱為轉軚,臺灣稱為發夾彎,在美國被表述為flip-flop,在英國和愛爾蘭是U-turn,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則為backflip。這個詞匯的意思是公職人員突然真正或明顯地改變了政策主張或意見,有時甚至能達到截然相反的程度。這一現象通常會發生在選舉前後,政客們以此來尋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受歡迎度。)

新世代的新思維,就是要利用新媒體,帶動傳統媒體,進而影響政治人物,為民發聲,為兩岸和平發聲。

青年委員龐文楚

龐文楚表示,他平常是一個職業醫師,在政治上算是素人(非專業人士,普通人)。目前臺灣已經內耗20幾年了,自己從小看到大,這次來,很希望作為新世代,能為臺灣發展和兩岸和平幫上一份忙。從年開始,就在網路上寫文章,剖析臺灣現狀。在臺灣,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醫師都是綠的,但我自己不是這樣認為,所以,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臺灣年輕的醫生一起發聲,讓大家知道,臺灣的醫生不是只有一種聲音,不是只有一種色彩。

郁慕明向記者介紹說,龐醫師在臺灣網路上也寫了很多文章,也是一個網紅。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6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