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丨1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RI

白癜风专业治疗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作者:周福庆龚洪

作者单位:医院影像科

引用本文:周福庆,龚洪翰.1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RI连贯分析[J].磁共振成像,,02(4):-.DOI:10./j.issn.-..04..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因头晕不适月余于年3月来我院就诊,查体、神经生理学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EDSS评分为0。体温36.9℃,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65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平扫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仅见颈髓点状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MRI拟诊:颅脑未见明显异常,随诊复查。

年1月患者出现症状加重并出现乏力、视物模糊、听力下降等症状再次来我院就诊,EDSS评分2.0分,脑脊液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门诊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旁白质区团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左侧脑室旁病灶呈环形强化(如图1),脊髓未见明显病灶。MRI拟诊:颅内异常信号,考虑多发性硬化可能。经过治疗后35天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复查MRI病灶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如图2)。年10月患者再次出现症状加重并出现性格改变如抑郁表现,复查MRI发现左侧颞叶白质区等新增纺锤形病灶6个(如图3)。MRI诊断: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型,急性期。

▲图1男性患者,27岁,第二次临床发作。MRI显示病灶位于左侧侧脑室旁,如1A(T2WI)、1B(T1WI)、1C(T2-FLAIR)和1D(T1-CE)。▲图2男性患者,27岁,第二次临床发作后缓解期(T1-CE图),病灶强化消失。

▲图3男性患者,27岁,第三次临床发作,图A-D为FLAIR,图E,F为T1增强,图G为T2WI

讨论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欧美发病较多,青、中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是非外伤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MS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影像诊断技术的改进及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MS的临床发作神经系统症状通常持续大于24h且通常较长,并不能由其他疾病解释、无体温升高或感染的症状两次独立的发作间隔时间必须大于30天。MS的临床症状主要受病灶所影响的神经组织而定,包括视力受损(视神经病变)、麻木、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平衡失调、行动不便、口齿不清、晕眩、大小便机能失调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故而初期不易被发现。本病过去被认为是白质变性性疾病[1],多发性脱髓鞘斑块为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多发生于侧脑室周围、视神经、脊髓等区域白质,尤其多见于侧脑室体及前角部位,急性期病灶在3~4周内可出现环形或不均强化改变。近年病理及MRI均证实MS患者存在较为广泛的灰质病变[2,3]。现在认为,MS的三个主要的特征是病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性,脑萎缩及认知功能异常。依据年McDonald修订标准[4],M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诊断,要求评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多发性,空间上的多发性包括下列中的任何三个:①≥1的脑/脊髓的Gd增强病灶或在脑/脊髓9个≥3mm的T2高信号无增强病灶;②≥1幕下或脊髓病灶(≥3mm);③≥1近皮质病灶(≥3mm);④≥3室周病灶(≥3mm)。时间上的多发性至少包含以下1项:①明确的第2次临床发作;②在初次发作后≥3个月检测到和初次发作不同位置的Gad增强病灶;③在首次临床发作基础扫描30天后检测到新的T2病灶。因此,诊断MS并非一定需要等待2次发作,一次典型发作加MRI的证据应该足够诊断MS[2]。

在年多发性硬化协会(ConsortiumofMultipleSclerosisCenters)推荐的MRI方案中,首先需要获得包含对比剂增强的基线(baseline)脑MRI,假如存在脊髓病灶相关症状或者无疾病脑活动证据时需要获取脊髓MRI;假如出现以下情形:①突然的临床症状加重,②对诊断的重新评价,③开始或调整治疗时需要重复MRI扫描;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活动患者,可考虑每1~2年使用MRI进行评估[5]。

在本例中,患者首次出现症状是不典型,且病灶单个、形态学不典型,回顾性分析认为诊断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isolatedsyndrome,CIS)或影像孤立综合征(radiologyisolatedsyndrome,RIS)应该是较为合理的。CIS或RIS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因为大约有30%~70%的CIS[6,7]或15%的RIS患者会发展或转化为MS[8,9],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错失延迟不可逆性残疾发作的重要机会窗口。本例中,患者第二次发作出现典型的"煎蛋征"及环形强化,而首次发作MRI未见颈髓点状信号,虽严格按照诊断标准不能完全满足诊断要求,但该患者病灶形态典型,且治疗1个月后强化消失,症状减轻,支持MS的诊断。第三次的发作,充分证实本病的诊断。本例患者并非特殊病例,从回顾分析角度考虑应该还是较为典型的MS改变,但在单次的诊断中,首次诊断时应该考虑到有MS的可能,再次发作时应该提示MS诊断,其诊断还需和一些相关疾病鉴别诊断。此外,高级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如DWI、DTI、MRS、SWI有助于MS的诊断[10]。

医院龚洪翰教授点评:

本例MRI特点: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首发症状较轻且不典型。回顾性纵向分析,病例具有典型的时间上多发和空间上的多发特点。然而,从单次MRI扫描来看,并未发现明显的脑内病灶。再次发作是病灶仍为单个病灶,但其位于MS病灶较为常见部位—侧脑室旁白质区,且具有较为典型的MS病灶特点,并出现环形强化,治疗后后病灶强化消退。第三次发作后的MRI数据充分证实了MS的诊断。

鉴别诊断思路:对于早期诊断的MS患者,尤其应该注意与其他可能的疾病相鉴别,必要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病灶及反复病程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类:

1.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

2.感染性疾病,如Lyme病、梅毒等螺旋体感染、脑囊虫、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3.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等。

4.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等。

5.其他脱髓鞘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脱髓鞘假瘤等。

6.其他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淋巴瘤。

诊断启发:多发性硬化在临床常并非少见病例,典型MS诊断并不困难。一般认为,MS的三个主要的特征分别是病灶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多发性,脑萎缩及认知功能异常。MS患者的病灶具有自身形态学特点,病灶多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单发无强化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小病灶客观上不能达到MS的诊断标准、也易为临床工作者主观忽视。本例经验提示,青年人脑白质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时应该考虑到多发性硬化或临床孤立综合症(CIS)的可能性,需引起临床重视,注意随访至证实或排除多发性硬化为止。此外,早期合理的治疗能加快患者临床功能恢复,减缓脑萎缩进程,减少神经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略)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

往期·推荐

病例报告丨一例伴低磷性佝偻病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临床分析及GNAS基因检测

病例报告丨以下颌肿物为首发症状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一例

病例报告丨小儿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丨以小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jtqk/7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