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天下的蒙古大军,为何在一群奴隶面

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这群来自大草原的健儿们在伟大的成吉思汗带领下,统一了如同一盘散沙一样的草原各部,之后屠灭西夏,摧毁了中国北方曾经的霸主——金。

这些蒙古人的功绩与伟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朵朵璀璨的浪花!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历史上如此,在世界历史上,所向无敌的蒙古大军也是留下了他们独有的浓墨重彩!

早在年,成吉思汗就亲率大军,大举西征,攻灭劲敌花拉子模。到了年第二次西征(也叫长子西征),所建立的功勋更是举世罕见,大军深入中欧,其中兵峰直指维也纳!

然而到了第三次旭烈兀西征时,蒙古人却没将“成吉思汗的荣光”继续发扬下去,而是以“悲惨”和“悲壮”作为结局!

一、本来是良好的开端

年,旭烈兀和他麾下大将郭侃(此人与本文无关,他就是金庸大师笔下“郭靖”的原型)率领的军队抵达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旭烈兀向阿拔斯王朝的末代哈里发劝降,遭到严辞拒绝,于是蒙古军队开始攻城。

年2月10日,巴格达粮尽力竭,不得不开城投降。蒙古军队大肆劫掠,屠城七日,生灵涂炭,大量阿拉伯文化的瑰宝被付之一炬,曾经显赫数百年的阿拔斯王朝也就此终结!

年3月,现在叙利亚最大城市大马士革也被本文主人公蒙古大将怯的不花攻陷,阿尤布王朝的苏丹被蒙古人俘获,其弟莫吉特因为兄弟内讧投降了蒙古。

战事进行到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次蒙古西征应该也是一次圆满的大胜利,但可惜的是,历史往往有自己的“套路”!

二、真正的决战其实刚刚开始

仅仅在两年的时间里,伊斯兰世界的名城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相继被攻陷甚至被屠城。至此埃及人的马穆鲁克骑兵成为阿拉伯世界里最后一支能与蒙古大军抗衡的军事力量。埃及苏丹库图兹(也有译为古图兹)知道蒙古人的力量不可小觑,与之一战,也终不可避免。

1、战前双方军事力量的比较

此时的埃及军事力量仅仅有马穆鲁克骑兵约1万人,阿拉伯残军与突厥残部2千人,最后勉强并凑了一支1万2千人的反蒙联军。依据阿拉伯史学家留下的史料可知,蒙古大军的人数大概2.5万~3万人左右。

表面上看蒙古大军占据着很大优势。其实不然,此时的蒙古大军里绝大多数是沿途临时征募的阿拉伯人,真正的蒙古人其实不到人。

反观埃及人引以为傲的马穆鲁克骑兵,这些人都是奴隶出身,自幼被挑选出来,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阿拉伯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士兵”。而且他们都是重骑兵,头戴精铁打造的头盔,身披锁子甲。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弓,一支长矛,一柄大马士革弯刀(此刀据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锋利的武器,可惜打造工艺已经失传了。)和一面盾牌。

马穆鲁克强弓与蒙古弓相比,射程远,穿透力强,但射速与之相比稍逊一些。坐骑是阿拉伯马,冲刺速度惊人,耐力也不错(现在也是世界各大马术比赛的“常客”)。不足的是,马穆鲁克骑兵基本上都是单骑制,机动性远不如蒙古骑兵。

马穆鲁克骑兵的战法是以守为攻,先是用强弓齐射打击进攻的敌军。马木留克骑兵箭术精湛,能够远距离射杀敌军。当敌军被弓箭大量杀伤后,马木留克骑兵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敌军,与之进行近身搏斗,往往能够获得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

2、蒙古战前外交的失败

早先法兰克与蒙古达成的联盟,为在此地的蒙古大军,提供了有力地支援和强大的军事支持。起初,怯的不花因为本身就是聂思托里安(基督教)教徒,因而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法兰克-蒙古联盟对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他错误地希望,法兰克人应该臣服于蒙古,此举大大激怒了法兰克人。于是,盘踞在西顿城中的圣殿骑士团袭击了蒙古大军。怯的不花便率蒙古大军攻陷西顿并屠城,最后付之一炬。

蒙古人的军事报复,后来证明是极为错误的,不但法兰克人与蒙古人之间的联盟彻底瓦解了,而且让一直虎视眈眈的埃及人,摸清了他们的真正实力。蒙古大将怯的不花的失策,也为日后惨败埋下了阴影。

此时,库图兹苏丹对怯的不花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

三、决战拉开了帷幕

年8月,埃及苏丹库图兹率领大军在艾因贾鲁山谷同蒙古军队决战。震惊世界历史的艾因·贾鲁战役开始了。

蒙军大将怯的不花领军率先发动进攻。埃及军队则佯装不敌,假意撤退。而蒙古军队却在后面紧咬不放,最终蒙古大军被引入埃及人的“陷阱”之中。1万马穆鲁克骑兵排成数公里长的“一字长蛇阵”,躲藏在两侧的伏兵这时也纷纷现身,形成对蒙古大军的三面合围。

蒙古军队里阿拉伯士兵,立刻被此情景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夺路而逃。好在此时怯的不花能够迅速稳住阵脚,同时命令蒙古大军中的亚美尼亚铁甲骑兵,向马穆鲁克阵薄弱的左右两翼突击。

怯的不花亲率一部,杀进埃及军队的左翼。亚美尼亚铁骑也不甘示弱,攻进埃及军队的两翼。蒙古骑兵远战用弓箭,近战用马刀劈砍,大量杀伤埃及军队。不久埃及军队的左翼面对蒙古骑兵的冲击,已经渐渐不支了。

此时埃及军队败相已经显露,就在此时,苏丹库图兹亲自率军冲出,与蒙古骑兵肉搏,埃及人的“秘密武器”马穆鲁克骑兵终于出场了。他们依仗着自己精良的箭术和刀法与蒙古人一较高下。此时蒙古人不习近战的劣势,暴露无遗,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大马士革刀让蒙古人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这场恶战持续了将近一天,蒙古大军队最终被马穆鲁克骑兵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大将怯的不花被俘。

四、悲剧结尾的“英雄”

年9月3日,蒙古大将怯的不花虽然被击败,但是他保住了蒙古人的骄傲。

据史书记载:“他希望旭烈兀可汗不要为损失一支蒙军而过度悲伤。就让他这样想:就当士兵的妻子们一年未曾怀孕,他们马群的母马一年未曾产驹。祝可汗幸福!’”

被俘后的怯的不花面对敌人的轻蔑和侮辱时,大义凛然道:“如果我死在你手中,我认为这是天意,而不在于你。别为片刻的胜利而陶醉。当我死的消息传给旭烈兀汗时,他的愤怒将像沸腾的大海,从阿哲儿拜占(阿塞拜疆)直到埃及的大门口的土地将被蒙古马蹄踏平!”

最后,他还不忘嘲笑埃及苏丹库图兹弑君篡位的行径,“我终身是旭烈兀汗之臣仆,不像你们是君主的谋杀者!”接着,他被这群埃及人的“奴隶”们残忍地杀害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怯的不花在战场上身中数箭坠马,被一名马穆鲁克骑兵所杀。

最后,小编要跟各位读者解释一下“马穆鲁克”在突厥文是“奴隶”的意思,战后一些阿拉伯贵族往往就嘲笑蒙古大军就是被一群“奴隶”所击败的。(其实这些贵族还远远不如这群奴隶呢!)

结语

小编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完这篇文章的。试想一下,如果战前怯的不花依旧维持着“法兰克与蒙古的同盟”;如果怯的不花不轻敌冒进的话;如果战败之际,怯的不花能够率军及时撤退的话......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存在如果。

此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埃及人阻挡住了蒙古人的步伐,使阿拉伯文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niyalaa.com/zyjr/9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