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1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区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已造成至少32人死亡人受伤。
据法新社22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巴格达闹市区再传爆炸声
伊拉克内政部官员说,两名自杀式爆炸袭击者21日上午在巴格达市区一处人员密集的市场内先后引爆爆炸装置,两次爆炸仅间隔数分钟。部分伤者伤势严重,伤亡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
这是自年以来巴格达市中心商业区再次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
1月21日,伊拉克巴格达,安全部队在爆炸现场附近站岗。
袭击发生后,伊拉克安全部队迅速加强警戒,封锁了政府机构及美国、英国大使馆所在的市中心“绿区”。
巴格达遭遇恐怖袭击引发国际社会愤慨。包括中国、美国、欧盟、英国、俄罗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伊朗、沙特阿拉伯、约旦、卡塔尔、巴林、突尼斯等国以及欧盟驻伊拉克代表团和联合国驻伊拉克援助团等国际组织纷纷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1月21日,伊拉克巴格达,安全部队在爆炸现场附近站岗。
安全部队人数骤减恐怖分子异常活跃
袭击发生后,媒体纷纷表示,此次袭击的特征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此前发动的袭击相似。果然,据法新社1月22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阴魂不散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年12月,伊拉克政府宣布收复“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控制的全部领土,取得打击“伊斯兰国”的历史性胜利。但仍有部分残余的极端分子转入地下,伺机发动袭击。自去年年初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趁机重整势力,加大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活动力度。
伊拉克军方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伊拉克境内的恐怖袭击大约每周发生一次,但在疫情暴发后,袭击数量大幅增长。仅在去年上半年,“伊斯兰国”组织就在伊拉克制造了超过起袭击。
伊拉克军方去年年底说,反恐部队年针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共发起次军事行动,打死名该组织成员,另抓获人。反恐部队下属的网络安全部门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信平台上成功追踪了个“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使用的账户。
联合国负责反恐事务的副秘书长沃龙科夫说,目前仍有1万多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活动,而且可以在两国边境地带自由通行。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美国为首的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国际联盟暂停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任务。国际联盟中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捷克等国从伊拉克撤走全部或者部分军人,驻伊拉克美军数量也从去年初的大约人缩减至人左右,这严重影响了国际联盟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
伊拉克卡营拘留中心的美国士兵资料图
同时,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军队大量参与疫情防控任务。媒体报道称,当前执行反恐行动的伊拉克安全部队人员数量减少了一半,使其只能控制大中城市和主要道路,村庄和小城镇成为安全盲区,反恐力量的分散使得恐怖分子异常活跃。
联合国去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伊斯兰国”组织结构依旧完整,依然能够协调发动攻击或分散作乱,而且该组织还保留着筹融资渠道,具备支持恐怖袭击的财力。
年12月15日,伊拉克基尔库克油井遭“伊斯兰国”袭击。
伊拉克军方称,目前中东地区的恐怖活动呈现小型化、网络化和本土化特点,部分极端分子同当地的部落、教派势力联系紧密,正向民间深入渗透,未来的反恐斗争依然艰巨。
三重危机笼罩巴格达
1月21日,伊拉克巴格达,安全部队在爆炸现场附近站岗。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在接受环球资讯广播专访时分析说,21日发生在巴格达造成严重伤亡的爆炸袭击对伊拉克和地区安全局势造成非常大的打击,伊拉克将面临三重危机。
李绍先
危机一:由于在美国和伊朗围绕伊拉克问题的博弈中,伊朗越来形成一种后来居上的态势,美国又不甘心完全撤出伊拉克,因此伊拉克成了美国和伊朗的一个战场。所谓“大象打架,草地遭殃”。对于伊拉克来讲,美国和伊朗都是大象,伊拉克实际上沦为草地,受到践踏。
危机二:近两年伊拉克陷入深深的国内政治危机,无论是马赫迪政府倒台,还是现在卡迪米政府陷入危机。近几个月,伊拉克出现民众不断示威游行、政府不断出手镇压造成流血事件的一种局面。我认为21日的巴格达袭击事件会加深伊拉克目前的这种政治危机。
危机三:中东地区包括伊拉克在内,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再加上去年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低迷、油价大跌,这对经济上依赖于石油的伊拉克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此时“伊斯兰国”死灰复燃,对伊拉克来讲是一个打击。
(来源:环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