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
第三届大益国际(拉美)写作营
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
为促进中国文学和拉美文学的繁荣创作,搭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交流平台,大益文学院和聂鲁达基金会特联合策划本次第三届大益国际(拉美)写作营。我们邀请到4位杰出的拉美作家:帕丽斯·哈切、塔米姆·毛林、里卡多·苏马拉维亚、胡里安·赫伯特,以及4位优秀的中国作家(大益文学签约作家):严前海、杨袭、巫昂、何小竹共同参与本届国际拉美写作营。
由于疫情的影响,第三届大益国际(拉美)写作营最终选择在大益文学的重要阵地——云南昆明举办。本届国际写作营将以线上和线下方式结合进行。希望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与一种创新的方式延续中国文学和拉美文学的交流和碰撞。
拉丁美洲,一片充满魔力的土地。
她,郁郁葱葱,热烈肆意;她,荒凉孤寂,千疮百孔;她,炽热诡诞,神秘瑰丽。
拉丁美洲原先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最初受到西班牙文化的影响,随着拉美各国相继独立后,开始受到法国和意大利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浸润着印第安文化以及本土文化。拉美由于其特殊的民族结构,包括非洲移民、印第安人和黑奴后裔,造成其具有极强的包容并蓄的能力,拉美文学流派像是世界文学各类思潮在拉美的投影,它吸收了大量外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撞击、冲突、调和、交汇、融合,并最终诞生了绮丽多彩、独树一帜的拉美文学。
20世纪60年代,全球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拉丁美洲文学热”。大批卓越的作家作品相继涌现,像一颗颗巨大华丽的礼花炸弹,在世界文坛中大放异彩。年,泰晤士文学副刊写道:对世界文学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拉丁美洲文学!
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我们必须承认,是璀璨奇谲的拉美文学给予了世界文坛震撼。
20世纪80年代,拉美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飓风横扫中国,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诺奖作家莫言曾坦言,拉美文学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中国作家来说“是非常辉煌,非常亲切的文学现实”。
拉美文学创作风格独特,有评论家说它的迷人之处在于表现出来的原始的、惊人的生命力。拉美作家也似乎很少去